aopeng 发表于 2020-7-21 09:21:04

20秋人大专题测试辅导

专题
1.[问答题]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公共财政的内涵。<br>


    正确答案:——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并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r>      全面理解公共财政的概念应把握以下要点:<br>(一)公共财政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石<br>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模式的基石也是区别于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的关键性特征。从狭义上讲,财政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产品有效供应问题的学科。由于公共产品所固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人们单独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提供或者根本就不愿提供它们。作为结果,社会和个人都非常需要的公共产品,因此,公共财政的基础性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br>(二)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核心<br>这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其突出特征体现于它的"公共性",而与市场经济中的赢利性、竞争性相区别。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主要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体现整体公众利益。<br>(三)公共财政通过民主制度表达偏好<br>在公共产品有效供应中,最大的难题是获取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民主政体就是通过政治程序,让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地选举为其作出资源使用决策的领导人,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则构成这些决策的核心内容,从而促进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公共财政模式的质量。<br>(四)公共财政以公共产品的成本为基准设计税制<br>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后者构成公共产品的成本。除了通过公共收费补偿一部分成本,公共产品成本表现为所消耗的税收(公债、赤字和通货膨胀是延期的或隐含的税收)收入,以及政府为征税而付出的其他代价。在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公共产品提供的利益越多,公共财政的效率越高;反之,在公共产品规模与质量既定的前提下,公共产品成本越低,公共财政的效率越高。<br>(五)分权基础上的制衡<br>公共财政模式就是要求以分权基础上的制衡作为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的最高指导原则。公共产品的区域受益性决定了财政分权的必要性。由于低层级政府掌握了更多的偏好信息,要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在各级政府财政决策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财政分权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财政分级并不等于财政分权。财政分权要求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独立地做出本辖区的财政决策。<br>(六)依法管理财政事务<br>公共财政是法治财政。法治是实施有效财政管理的必要条件。征税、公共支出、预算、公债和其他财政事务属于典型的、同时也是极为复杂的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每个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在公共财政模式中,法治的精神应该渗透到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br>(七)对纳税人负责<br>公共财政模式遵循许多具体的原则,而资源使用的责任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它是公共财政模式的灵魂和最高理念。按照这一原则,资源使用者必须对资源提供者负责,有关资源使用者决策必须根据资源提供者的意愿做出,并接受资源提供者的监督与制约。<br>——
2.[问答题]论述我国建设公共财政框架应遵循的思路。<br>

    正确答案:——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公共财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建设应始终遵循市场原则和发展原则,努力完成以下重要任务:<br>1.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br>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政府和市场的分工进行明确划分。市场要在政府宏观调控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要从过去政府全面配置资源逐步转变为政府和市场共同配置资源,政府必须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逐步退出市场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领域。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从经营性、盈利性的领域退出,从市场可以提供的,私营企业和家庭可以提供的各项领域退出;同时还要强化那些必须由财政管而财政却没有管或没有管好的各项事业和建设领域,要强化社会领域的调控功能,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财政与市场之间的关系。<br>2.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br>要在明确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基础上,重新科学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相应的公共经济责任及其财政支出责任。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时,应遵循受益原则、行政管理原则、国家利益原则。行政管理原则就是对于无法用受益范围划分的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经济行政或者社会行政事务,按照行政管理的一定标准来划分。国家利益原则是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高度出发,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协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关系的准则。只有如此,财政才能甩掉重负,轻装上阵,公共财政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br>3.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br>在财政支出领域,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逐步取消对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投入,突出公共性特征,切实把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转移到国家安全事项和政权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等社会公共需要方面,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扶持。<br>4.加大收入调节力度<br>政府应调节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居民收入分配差别,以服务于"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转移支付、税收、补贴、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对这些差异进行调节,决定了财政职能在实践中必需扩大和深化。<br>5.转变理财理念和理财原则<br>我国公共财政的理财理念和理财原则,既有财政理财的一般性,也有自身特有。具体包括:(1)为民理财。公共财政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2)民主理财,即财政资金的安排使用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满足民愿;(3)依法理财即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应严格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来管理;(4)规范理财即在依法理财基础上的规范理财是指具体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较深、较细层次的规范操作要求;(5)高效理财,即财政资金分配使用高效益和财政管理工作高效率两个方面;(6)廉洁理财,这既是为民理财原则的延伸,也是建设廉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必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决不能用公权谋私利、徇私情。<br>——
中国人民大学作业无忧答案网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秋人大专题测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