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子 发表于 2011-11-25 09:27:26

综合放样作业须知

综合放样作业须知
1 总则
本须知规定了造船生产设计过程中综合放样工作的专业范围、条件、顺序、内容和具体要求。
2 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船舶管系、电缆和风管的综合放样。
3 定义
本综合放样是指管系、电气、风管等相关专业围绕综合布置图,预先在图纸上进行综合安排,全面规划和统筹协调,使专业在每个区域内所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在图面上预先获得解决。以达到进一步生产设计预舾装的目的。
综合放样是连接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纽带,是生产设计的基础。
4 实施细责
4.1 机装、船装、电装相互间的协调原则
4.1.1 管系原理图涉及到机装、船装两个专业时,应互相提供,并对相互连接管路的具体位置,进行协商定位。
4.1.2 管子贯通件的归属,一般应根据制作和安装的工艺便利来决定。
4.1.3 机装和船装应采用统一的管系代号和各路管子代码。
4.1.4 电装应提供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等外形尺寸和布置位置。
4.1.5 电装专业提供的主干电缆走向图应注明其走向的宽度,相对位置,电缆支承托架的标准形式等。如果采用电缆管时,应注明电缆管的形式和位置。
4.1.6 电气专业舱室在综合布置中,其他有关专业应提供相应的图纸和资料。
4.2 船体于机装、船装、电装之间的协调原则:
4.2.1 各专业在船体结构上的开孔,除编制必要的开孔图表外,若施工进展进度允许,较大的孔可以书面形式委托船体,由船体专业在分段工作图中加以标明实施。
4.2.2 在综合布置中涉及船体方面需要局部调整或修改时,经协商后,由船体负责解决。
4.2.3 各个部位的起吊梁由船体负责设绘时,则应及时将该图提供给机装及船装。
5 综放的条件
作为综合放样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详细设计的图纸和有关工艺文件。
5.1综合性资料;
a.建造方针、施工要领;
b.有关的生产设计标准。
c.有关船级社规范、规则、公约及船东要求。
5.2总体和船体部分
a.总布置图、总体及船体说明书
b.船体形值表,梁拱值及肋骨线型图。
c.基本结构图,中横剖面图。
d.分段划分图,船体分段结构图。
e.主机、轴系、发电机、锅炉、空压机、锚机、舵机、起货设备等主要设备机座草图。
f.起吊梁结构图。
5.3机装部分
a.轮机说明书、机装管系及原理图(包括机舱通风管系布置图)及阀件、附件明系表。
b.机舱布置图(有设备定位尺寸),机电设备明细表。
c.主辅机安装图、轴系布置图和艉轴管总装图。
d.集控室、机修间、备件物件间、电工间等工作舱室布置图。
e.烟囱附件及主辅机排气管布置图。
f.机舱设备防浸围板及漏油口、漏水口布置图及工艺文件。
g.船体结构上的底舱、边舱附件布置图及独立箱柜草图。
h.各种泵辅设备的布置机座草图。
i.机舱花钢板、格栅、扶梯及通道布置示意图。
j.机械设备认可图(船东认可)。
k.机装部分管系附件标准图册和产品样本。
l.高低位海水门阀箱,舷侧开孔和附件布置图。
m.机舱设备绝缘图册。
n.机舱部分检测报警点清册,
o.起吊设备布置图。
5.4船装部分
a.房间、家具门窗布置图,绝缘木作布置图,甲板敷料布置图,船装说明书。
b.防火区域划分图,耐火隔堵典型节点图。
c.餐厅、会议室、厨房、浴厕等专用舱室布置图。
d.各种工作舱室布置图、
e.空调风管布置图、全船机械通风及自然通风布置图。
f.锚系、舵系、系泊设备布置图。
g.货舱舱口盖及其他甲板机械系统布置图。
h.金属门、窗、盖布置图及全船栏杆扶梯布置图。
i.全船救生设备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j.船装管系布置图及其阀件、附件明细表。
k.船装管系附件标准图册和产品样本。
l.有关设备认可图(船东认可)。
5.5电装部分
a.电气说明书。
b.主干电缆走向图。
c.电力系统图及其布置图,内部通讯系统图及其布置图。
d.自动化控制系统图及其布置图,导航无线电系统及其布置图。
e.照明系统及其布置图。
f.驾驶室等电气专业舱室布置图。
g.电气设备认可图(船东认可)。
h.电气部分实用图册(含电缆敷设工艺要求)、
I电气原则工艺(根据产品需求)。
6 综放顺序
6.1综放设绘人员首先要熟悉建造方针、施工要领及有关的图样与文件,了解设计意图。
6.2根据船体结构分段划分和管路、风管、主干电缆走向图进行分区域的划分。
6.3涤纶纸上绘制本区域范围的船体结构背景和大型固定装置(如机舱的主、副机、轴系、甲板区的起货设备等)。布置各种设备、附件等舾装件。
a.设绘比例:根据建造船舶的主尺度大小和不同区域而定:
机舱区和居住区一般选用1:20或1:25
甲板区一般选用1:50
b.基准线的表示:
艏艉方向以肋位线为基准;左右舷的方向以船体中心线为基准;高度方向以船体基线或甲板平台为基准。如有必要,可在基准线的左右及高度方向、间隔1米或2米划一辅助基准线。
c.线条的表示:
细线:基线、辅助基准线、船体结构、机电设备(含箱柜等舾装件的轮廓线)。
点划线:必要的操作拆卸、检修空间;
粗线:管路、主干电缆、风管等舾装件的布置位置。根据性质不同,可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
6.4在上述步骤完成后,根据管路、风管和电缆的重要性和工艺要求确定管系、风管路及电缆的位置。其中对于管路、风管、主干电缆经过的比较密集位置,原则上应作出截面剖面以表示相互的位置关系,避免相互干涉和差错,
6.5确定主干电缆、风管及管路支承件的准确位置(可圈圆点或三角尖表示)。
6.6各专业在综合布置图上位置经全面协调、平衡基本确定后,应注上有关的主要尺寸、编号或代码。
6.7对相邻区域衔接存在的问题和本区域各专业图样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和平衡。
6.8综合布置图(涤纶图)设绘完成后,必须进行校核和会签,该布置图作为各专业生产设计的基础和重要依据,若下续工作各专业涉及本图的修改或变动,当与其他专业有关联的,必须经得相关专业认可,以免产生新的矛盾和差错。
6.9各专业根据生产设计内容,以及按区域分段预舾装要求,分别设绘、编制相应的生产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
6.10紧急特殊情况下,经技术部裁决,可允许顺序有一定调整,以便设计与生产同步进行。
7 管系内容
7.1在综合布置图基础上,按照船体划分区域分别设绘和编制管系综合安装图;管系零件图;管系开孔图(或表)和管系托盘表。
7.1.1 管系零件图
管系零件图包括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复板图;套管;管通舱件图等;
管系零件图制造图内应包括如下信息。
a、管系所在的分段号、肋位号、区域号和托盘号;
b、管系零件代码,管系型号与规格尺寸(为避免现场计算管子尺寸应标准封闭尺寸);
c、法兰型号、尺寸;
d、管子弯头角度;
e、管道程序;
f、校管、试压和预处理、安装等技术要求。
管支架、复板、套管、通舱件应尽量选用标准件,在管系零件图上标注参数即可,最终统计汇总于托盘表内,若上述附件属特殊种类,则应绘制加工制作零件图。
7.1.2 管系开孔图(或表)
管系开孔图(或表)应依据管系综合布置图,反映各系统管路在船体结构上的开孔信息。
a、船体甲板或舱壁的结构平面图(若以开孔图形式);
b、标明每个所开孔的坐标位置及开孔大小;
c、标明每个开孔的通舱件或套筒、座板阀兰等编号。
若生产进度允许,该开孔图(或表)可委托船体专业施工,反映在船体分段制作图上。
d、密型区域开孔汇总表。
7.1.3 管系托盘表
根据生产设计托盘划分范围编制管系托盘表,基本内容为:
a、托盘名称、编号、编制日期;
b、安装分类(单元分段、总段或船内舾装)安装区域号;
c、安装图图号及有关管子、附件的来源出处等。
d、对于分段接合部的嵌补管和必须在船台或码头散装、机旁现配的管件等应以虚托盘的形式进行托盘编制。并列出有关材料及附件的制作安装数量。
7.2电气
在综合布置图基础上,按照船体划分区域分别设绘综合电装图,编制主干电缆,分支电缆托架和样板条制作图册。编制全船电缆清册以及电缆托盘表。
7.2.1综合电装图的内容
a、一般电气设备基座等固定件的安装定位尺寸;
b、主干电缆,分支电缆托架和样板条的选取及安装定位尺寸(含附属尺寸);
c、电缆筒、柜、管、水密填料函的选型及安装尺寸(含附属尺寸);
d、电缆托架、样板条以及电缆筒等附件应标明其型号规格;
e、电缆穿过的结构、舱壁、甲板开孔上的贯穿件应标明其型号、规格(A60防火区域应特别标注)。
7.2.2电缆开孔图。
电缆开孔图应按照船体分段划分的区域分别绘制,其中包含以下内容:
a、电缆穿过结构处开孔的坐标和尺寸;
b、贯穿件的型号、规格(含防腐技术及防火隔堵要求)根据工艺习惯,可将该项内容在综合电装图上表示而不单独立项。
若生产进度允许,电缆开孔可单独立项,以列表形式提供给船体专业施工,反映在船体分段制作图上。
7.2.3电装托盘表
根据生产设计托盘划分范围编制电装托盘表,其基本信息参照管系托盘表的要求。
7.2.4全船电缆清册
根据各区域综合电缆图内托架及附件布置图以及电气设备接线布置图计算各电缆切割长度,其中局部电缆应估算其长度,上述各种型号、规格、电缆数量应加以汇总,作为设计人员电缆订货的基本依据(对每根电缆的余量长度另行列一栏注明)除上述各区域电缆范围外,对于前桅、雷达桅等独立装置的电装图应分别绘制。批量产品、电缆长度的切割逐步过渡到由加工厂家一次性到位。对简易灯具,属具标准托架的选型,统计汇总工作。
7.3风管
在综合布置图基础上,按照船体划分的分段区域分别设会和编制各分段风管安装图;自制加工的风管零件图册;自制加工的风管标准附件及非标准附件图册;风管安装托盘表。
7.3.1风管零件图内容
a、风管所在的分段号肋位号、区域号和托盘号;
b、风管零件代码、名称、材质、规格;
c、风管阀兰等适配附件的要求及制作工艺要求;
7.3.2.风管安装图内容:
a、空调和通风设备的安装定位尺寸;
b、各路风管(矩形和螺旋形)的安装定位尺寸;
c、各路风管通舱件及末端附件的定位尺寸;
d、各路风管及适配附件的编号或代号;
e、安装工艺或技术要求。
7.3.2风管安装托盘表内容:
a、托盘名称、编号、编制日期;
b、风管安装分类(单元、分段、总段或船内舾装),安装区域号;
c、风管的名称、规格、材质、数量、重量和防腐处理要求;
d、风管安装图图号及有关风管零件、附件、设备来源等,有关的风管附件穿舱开孔可根据工艺习惯,反映在风管安装图上而不单独立项,若生产进度允许,对于较大面积的开孔可单独立项以列表形式提供给船体专业施工,反映在船体分段制作图上。
8具体要求:
8.1 对于管系的仪表管、遥控管和系统中通径小于15mm的管路不作放样(列出虚托盘)。
8.2 对于设备进出接口的一段接管原则上不作放样,但在管系虚托盘内列出该现配管的项目,包括与系统相应的工艺、处理要求。
8.3 对于某些特殊种类的管路(如制冷管、液压管等)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样。
8.4 对于在建船舶管路已安装,而管系原理图有增补修改的,该增补管路视生产进度决定是否放样,但当增补修改管路较多时,该管路应重新增补放样,该增补管在后续船上必须实施放样,以减少现配管数量。
8.5 管系内定型弯头的使用,4寸以下的管子弯头原则上均应弯管生成;4寸以上(包含4寸)用定型弯头拼制而成;对于某些4寸以下管子弯头,若零件形状较为复杂无法弯制,允许使用一定数量的定型弯头,但管子必须保证整体焊接质量。
8.6 分段预舾装管子及大型单元组装管系在安装搬运等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划分长一点,对于分段结合处的过渡管长度一般取800~1000mm左右。
8.7 管路布置时应避免沿船体分段焊接及大接头焊缝方向布置,分段大接头焊缝禁止开孔;船体外板及各层甲板厚薄过渡部位不应开孔;外板或甲板的板缝尽可能避免开孔;通舱复板的焊缝与其他焊缝的间距一般应大于20mm。
8.8 管路布置应保证相互间的装拆或包扎绝缘材料厚度的间距;在有人孔的双层底内舱柜,管子布置不应防碍人的通过,管子布置并应注意支架布置的可能性。
8.9 测量管和吸入口应布置在该舱柜的最低处,空气管则应在最高处,空气管头和测量管头应布置在货物不易撞击的地方,并满足破舱要求。甲板上的油舱空气管头要远离易于着火部位。
8.10 燃、滑油管路及可拆接头不允许布置在排烟管的上方,并禁止平行布置。蒸汽、油水管的布置及连接处和出口处,与电气设备及电缆的位置,应遵守有关规范的要求。
8.11 上下穿过居住舱室的管路,应注意隐蔽。沿舷部上下孔的管路应避免通过有舷窗的部位。管路布置应尽可能避开冷库、粮库、被服库等;不可避免时不得有可拆接头,压力蒸汽管尽可能避免穿过居住舱室。
8.12 电气布置除局部电缆,局部样板条外,均应放样确定。
8.13 主干电缆布置必须考虑电缆敷设的空间,走向尽量平直。避免在潮湿,易爆舱室通过,如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应注意工作人员通行的方便和安全。主干电缆的弯曲半径并应满足规范要求。
8.14 除遥控按钮外,电动机的启动箱、控制箱应布置在电动机的附近。
8.15 通风、空调风管除风机进出口软接头和布风器末端软管外,一般均应放样确定。
8.16 风管支架原则上每根风管配置一件,并靠近连接处安装。
8.17 空调风管布置时,应考虑其绝缘厚度,风管尽可能避免弯曲,以降低通风阻力。
8.18 管路、电缆和风管在综合布置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多层次的重叠。如不可避免时,在净高度允许条件下,一般应从上到下按电缆――管路――风管的层次进行布置.
8.19 居住区内管路、电缆、风管尽可能布置在内走道,当布置有困难时,优先将空调风管布置在居住舱内。
8.20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各系统的管路、电缆、风管应以最短路线进行布置,各系统除满足施工要求外,必须考虑操作,维修方便,排列整齐,布置美观和必要的通道等。
8.21 在综合布置时,各系统管路、电缆、风管与船体之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a. 穿过舱壁,甲板和加强构件应严格按船体补强要求。
b. 在船体线型变化较大部位附近,应留一定空间,以防建造误差所引起的相碰。
c. 注意与船体肋板折边的相对位置,注意容易被忽视的船体构件,如支柱上下的肋板舷侧纵材的两端加宽部位等。
8.22 应注意综合放样布置与详细设计的一致性,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相互协调、联系进行修改。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合放样作业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