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1-20 12:00:2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2.判别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
1.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一学习生活适应良好;二自我意识发展较好
4.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四个问题:一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三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四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理想尺度。
5.就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指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
6.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以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专门教育。
7.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
8.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方面。
9.从途径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心育教学;二是心理咨询;三是心理治疗。
10.从类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四种基本类型。
1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2.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13.1917年,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心理卫生运动逐步在美国形成了一股热潮。
14.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15.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三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层面的。
1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自我意识的辅导;二认知能力的培养;三情感和意志的训练;四学习心理的提高;五人际关系的辅导。
17.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二学生主体性原则;三参与性原则;四民主性原则;五差异性原则;六多样性原则;七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