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大工19秋在线作业
大工19秋《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1奥鹏作业答案可以联系QQ 761296021
1.[单选题]丙类建筑,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降低一度
B.相等
C.提高一度
D.提高两度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远离震中地区,长周期波成分(),对()的建筑影响大。
A.多,低而刚
B.少,低而刚
C.多,高而柔
D.少,高而柔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我国《高规》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高度超过()的高层建筑,应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要求。
A.75m
B.100m
C.125m
D.150m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共同工作特性主要是()作用的结果。
A.顶层楼板
B.底层楼板
C.各层楼板
D.各层柱子
正确答案:————
5.[单选题]剪力墙结构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种。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
6.[单选题]框架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常用的计算方法不包括()。
A.分层计算法
B.反弯点法 无忧答案网,微信7612 96021
C.无剪力分配法
D.迭代法
正确答案:————
7.[单选题]高层结构当某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上层刚度的()。
A.50%
B.60%
C.70%
D.80%
正确答案:————
8.[判断题]塔式高层建筑平面长宽比L/B比较大,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外形。
A.对
B.错
正确答案:————
9.[判断题]迭代法只能用在刚架同层内各柱高度相等的情况下。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0.[判断题]由于刚性楼板的作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在同一层中的变形协调一致。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1.[判断题]高层建筑结构应将薄弱层塑性变形区域集中布置。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2.[判断题]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通常是按照其承重单元与抗力单元的特性来命名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3.[判断题]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宜小于9。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4.[判断题]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规定,10层以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5.[判断题]高层建筑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采用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6.[判断题]框架—剪力墙结构越接近底部,剪力墙所承受的剪力越小。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7.[判断题]塔式建筑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外形。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8.[判断题]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标准通常依据其横向承重单体和抗侧力单元的类型来划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9.[判断题]薄壁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弯曲和扭转。
A.对
B.错
正确答案:————
20.[判断题]与框架结构相比,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大,整体性好。
A.对
B.错
正确答案:————
大工19秋《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2
1.[单选题]对高度大于()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结构均需考虑脉动风产生的风振影响。
A.15
B.20
C.25
D.30
正确答案:——D——
2.[单选题]当采用竖向荷载下的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时,除底层外,各层柱子的传递系数为()。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高度大于()米,且平面形状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应按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
A.100
B.150
C.200
D.250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在用分层法对框架结构进行近似计算的过程中,柱端假定为()。
A.铰支
B.固端
C.滑动支撑
D.以上三项均可
正确答案:————
5.[单选题]大震烈度大约比基本烈度高()度。
A.1
B.1.55
C.2
D.2.55
正确答案:————
6.[单选题]大震是指该地区50年内的超越概率约为()的地震烈度。
A.50%
B.63%
C.10%
D.2-3%
正确答案:————
7.[单选题]反弯点高度是指反弯点至()的距离。
A.顶层柱顶
B.底层柱底
C.该层柱底
D.该层柱顶
正确答案:————
8.[判断题]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下常常受到扭转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
9.[判断题]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只是共同承担外荷载,二者之间的变形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0.[判断题]刚域是指壁梁、柱截面相交区(非结点),通常认为该区域为不产生变形的刚性区域。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1.[判断题]由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的每个表面的风荷载都垂直于该表面。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2.[判断题]在对框架结构进行计算时,应先将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调幅完成后,再与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3.[判断题]联肢墙的内力计算采用连续化方法,是把连梁看做分散在整个高度上的连续连杆。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4.[判断题]反弯点法适于各层结构较均匀、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5的多层框架。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5.[判断题]D值法计算时,框架柱的抗侧刚度取决于柱两端的支承情况及两端被嵌固的程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6.[判断题]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的地面粗糙度为D类。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7.[判断题]一般来说,地面越粗糙,风的阻力越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8.[判断题]风荷载的合力作用点即为整体风荷载合力作用点,它与结构的体型有关。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9.[判断题]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按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A.对
B.错
正确答案:————
20.[判断题]对甲类建筑物,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
大工19秋《高层建筑结构》在线作业3
1.[单选题]在柱网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或楼面活荷载较大,有抗震设防要求等情况下,采用()方案。
A.横向承重框架
B.纵向承重框架
C.双向承重框架
D.以上几项都不对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在设计剪力墙时,墙肢宽度不宜小于()倍墙厚,且不应小于500mm。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A.20%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梁剪力增大系数为()。
A.1.3
B.1.2
C.1.1
D.1.0
正确答案:————
5.[单选题]当采用竖向荷载下的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时,除底层外,各层柱子的线刚度应乘以()。
A.0.6
B.0.7
C.0.8
D.0.9
正确答案:————
6.[单选题]框—剪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中,连梁刚度可以折减,但折减系数不小于()。
A.0.45
B.0.5
C.0.55
D.0.6
正确答案:————
7.[单选题]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梁剪力增大系数为()。
A.1.3
B.1.2
C.1.1
D.1.0
正确答案:————
8.[判断题]双向承重框架常采用现浇双向板楼盖或者井式楼盖。
A.对
B.错
正确答案:————
9.[判断题]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时,结构会出现“屈服”现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0.[判断题]为使框架梁柱节点区剪应力不过高,不过早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碎裂,应限制节点区平均剪应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1.[判断题]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为了使剪力墙不发生斜压破坏,首先必须保证墙肢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不致过小,只有这样才能使配置的水平钢筋能够屈服并发挥预想的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2.[判断题]在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在梁上较为有利。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3.[判断题]柱的位移延性比随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增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4.[判断题]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5.[判断题]如果框架结构的梁截面尺寸太小,则截面上剪应力将很高,此时,仅用增加箍筋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限制斜裂缝过早出现及混凝土碎裂。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6.[判断题]大量震害调查和试验证明,经过合理设计,可以使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延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7.[判断题]框架结构柱子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大急剧增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8.[判断题]剪力墙中分布钢筋主要起到抗剪、抗弯、抗裂的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
19.[判断题]剪力墙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小墙肢高宽比。
A.对
B.错
正确答案:————
20.[判断题]框架梁柱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
附件是答案,核对题目下载,转载注明 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