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小儿,男,7 h。因面部发绀1 h入院。无产伤和窒息史。查体:体温35℃,呼吸60次/min。足月新生儿貌,呻吟,皮肤苍白,面色灰暗,前囱平软。呼吸急促,心率170次/min,心音低钝。腹稍膨隆,脐部包扎有少许渗血。双下肢无硬肿,四肢冰凉。查血白细胞23.1×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35,血红蛋白157 g/L,血小板202×109/L;二氧化碳结合力4.76 mmol/L,钾9.06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354 U/L,乳酸脱氢酶1 654 U/L,肌酸激酶1 14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140 U/L,血糖10.71 mmol/L。临床临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休克。经复温、补液、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治疗,患儿仍呻吟不止,面色灰暗,无尿。后经追问病史,得知患儿出生后脐部失血染红整个腹带,来院前予以更换,估计失血量约80 ml。考虑为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输血等治疗,病情仍进行恶化,19 h后死亡。失败分析:1、小儿休克的特点 循环血量的维持有赖于健全的出凝血机制和血管结构的完整,如果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或血管结构的破坏,就会导致血液的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严重者导致休克。小儿时期,导致急性失血的疾病较多,新生儿期及婴儿早期主要有维生素K缺乏症,幼儿时期主要有梅克尔憩室,儿童时期主要有消化性溃疡,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可见于整个小儿时期。急性失血对小儿的危害,应看失血量占循环血量的比例,而非绝对量。当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时,就会引起休克。发病的年龄越小,对失血的耐受力越差,短期丢失60 ml的血液,对于儿童并无大碍,对新生儿却可导致休克。婴幼儿时期无自诉能力,一旦发生内出血,早期诊断困难,后果尤其严重。2、救治失败原因 急性失血发生后,及时明确失血的原因、科学估计失血的程度、及时有效的止血和输血是预防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本组救治失败主要原因:①病史采集不够:由于对新生儿出生后脐部失血的病史采集不够,加之对休克表现认识不足,入院误诊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以至失去抢救时机;②对失血量判断失误:急性失血的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血容量减少,而非血红蛋白下降,在补液、扩容之前,不能把外周血的血红蛋白水平作为判断失血量的依据,应根据患儿的肤色、意识、心率、血压、尿量等综合判断。患者入院时已呈休克表现,但其血红蛋白为157 g/L,尚在新生儿期允许的生理范围之内,受其影响,未考虑到失血性休克的可能,故未及时输血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