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9-9-12 10:33:57

甲亢危象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甲亢危象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单位时间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2)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耐受性下降;(3)肾上腺能神经系统活性增加;(4)儿茶酚胺在某种情况下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5)潜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危象多发生在甲亢患者未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内科诱因中以感染为多见,其他诱因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过度挤压、糖尿病伴酸中毒、不规律服用抗甲状腺药及合并感染、骤然停药及精神创伤。另外,有些甲亢危象无明显诱因。常见并发症为:甲亢心、心脏扩大、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Ⅲ级;休克、肾前性少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甲亢危象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均是病情的危重阶段,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特别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成为甲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科综合治疗,病情一般在12 h开始改善,36~72 h内明显好转,危象病程2~14 d不等,死亡主要发生在3 d内。因此抢救此类病人必须争分夺秒。
甲亢危象的临床表现 因个体差异可表现不尽一致,各系统症状可轻重不一,但发热、心动过速、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见于绝大多数甲亢危象患者。甲亢危象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与病人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衰、缺氧等导致脑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甲亢病人发生黄疸及胃肠道反应,与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协同作用有关,前者加强了后者在胃肠道的兴奋和刺激;也与甲状腺激素对肝脏、肠道直接刺激毒性作用有关。甲亢危象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改变,FT3、FT4、T3、T4可明显升高,可有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甲亢危象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全面考虑,重要的是提高警惕,尽早诊断于甲亢危象前期。
甲亢危象的抢救 甲亢危象治疗包括三方面,即治疗甲亢、对症治疗和处理诱因。迅速降低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保护机体脏器、防止脏器功能衰竭、积极控制诱因、防治感染等治疗十分重要。有报道危象的死亡与治疗方法有关,单独用碘剂治疗的死亡率为60%~70%,碘剂加硫脲类药物的死亡率为40%,碘剂加硫脲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的死亡率仅为28%。甲亢危象的死亡率亦与有无并发症、抢救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
甲状腺素(TH)主要为T3或T4,已被证实能被血液净化方法有效清除。对合并充血性心衰无休克的患者采用序贯透析疗法,迅速减轻心脏的前负荷,而对出现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抗心律失常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经HD清除TH后,解除对心脏的作用,心室率减慢而消除心脏的无效输出,从而使心衰迅速得到控制。HD除直接有效清除T3、T4外,还可以抑制T4转换为T3减少,特别是T3浓度降低迅速。而TSH(促甲状腺激素),目前尚无资料证实HD对其有无直接作用,但垂体前叶促甲状腺素细胞对血中TH含量的变化十分敏感,TSH波动较T3、T4更迅速、显著,因此随着TH的降低而TSH恢复迅速。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内科的综合治疗,虽然HD迅速改善了病情,仍需配合药物长期使其保持稳定。因此,对于甲亢危象患者,特别是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我们可选择HD迅速控制病情,配合药物综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缩短危象病程。临床证明了透析疗法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尤其对高热或伴有休克的患者用药后可较快地控制病情。该药除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外,还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加速碘从肾脏清除,抑制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的合成和释放,减低垂体对TRH的反应,从而抑制甲状腺的功能。有人测定其可使血中T4浓度在24~48 h恢复正常水平。一般静滴氢化可的松200~300 mg,也可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对于不同情况的甲亢危象的急救时应注意:(1)避免新的精神刺激;(2)不任意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出现合并症时给予相应处理;(4)心得安对哮喘者应禁忌。糖尿病患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亢危象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