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背景材料 材料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材料2. 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 《求是》2015年13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昭告天下的“施政宣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朴实、坚定地宣示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方面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另一方面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密切了党群关系,健强了党的肌体,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我们党革故鼎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内在基因极为强大。“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掷地有声!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答案带领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坚定“三个自信”,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作风和崇高理想把党和人民凝聚在一起,续写着新的历史华章。材料3.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列车,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领导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指引发展航船破浪前行。“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的着力点,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领导保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六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驾驭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益精细、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规则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就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就要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留下隐患;就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回望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把民族复兴推进到今天这样的境界。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就能以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问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六 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样,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问题2.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 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 (4) 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问题3.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所谓“从严”,就是用更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更严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只有把“全面”和“从严”有机结合,才能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管出成效。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 (1)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制度建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2)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得到人民衷心拥护,靠的就是党组织的先进性、铁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3)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六 体系,这是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其次,坚持惩治决不放松。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第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