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1-9 14:52:18

如何进行行业、经济与市场分析

第八讲如何进行行业、经济与市场分析
如何进行行业分析
每个公司背后都对应着一个行业,有些公司所在的行业不太景气但公司的表现却极好,这种情形是存在的,但如果绝大多数投资机会都基于朝阳行业,公司借行业东风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4-4行业分析的内容
(一)行业竞争状况
在投资某行业前,要对业内公司排名有个大致的了解,比较稳定的投资方法是投入行业龙头企业,不论是大行业的龙头还是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发展的几率、股票上涨的机会长期来看,龙头企业会比排名靠后的公司要好很多,但是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经常会关注前三名以外的公司,相对中小公司在体制上、产品研发上面更有活力,成长性更高,因此对于准备投资的行业,前三名的企业一定要十分了解,排名稍后公司的数据也要清楚,但通常投资龙头企业会更可靠。
(二)下游需求状况
下游的需求状况会决定整个行业的冷暖,如果下游需求量锐减,那么整个行业会进入萧条周期。
比如汽车行业,在2001年以后有了飞速增长,小汽车一夜之间进入了千家万户,其时,汽车股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很快,从2003年、2004年之后,购车人群等待观望,新增需求迅速下降,此时下游的需求没有办法支撑汽车行业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接下来导致将近两年的整个汽车股表现不佳。因此,要判断投资的行业下游情况如何,是否属于旺销产品的类型,这是很关键的。
(三)上游供给状况
上游的供给也很关键,下游决定销售情况,上游决定成本情况,即使下游销量无忧,但成本上升迅速,最终形成的也只是表面繁荣的市场,公司业绩未必理想。
对上游的供给情况投资者心中要有数,如果供给吃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公司成本提升,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四)产能利用率
对于第一次接触产能利用率概念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感觉陌生,但如果投资者想进行长期投资,想通过专业分析去了解整个行业和公司的情况,产能利用率是非常关键的指标。
1.产能利用率的概念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时期之内,比如一年、一个季度的产量除以公司的生产能力。
2.满负荷是最理想的产能利用率指标
产能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是最理想的结果,说明公司是满负荷生产,通常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可以称为满负荷生产,满负荷生产意味着需求旺盛,需求达到100%,意味着两点:
Æ 短期内价格一定会提升,行业会非常火爆,此时投资行业内龙头公司的股票是最保险的;
Æ 但100%的需求长期下去,产能利用率达到饱和,意味着公司要扩大生产规模,大面积扩产最后又导致大量的产能出现,但是需求增长速度最终跟不上扩产的速度,整个行业又会迅速回落,产能利用率也会回落到正常水平。
3.产能利用率过低影响公司业绩
汽车行业在2005年处于行业最低谷时,整个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跌到60%以下,将近一半的产能没有得到利用,将近50%的未被利用产能将会形成庞大的成本支出,导致汽车行业业绩一下子跌入谷底。
因此,产能利用率对于判断行业的冷暖是非常关键的,产能利用率的指标,投资者个人很难做详尽的分析,但可以从相关的财经媒体中获得。
(五)行业政策
对于行业政策要提前把握,行业政策通常不会立即见效,但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影响。
除非有特殊的限制类或鼓励类行业政策,比如像中国2004年后陆续关停小煤厂、关停小水泥厂、关停电解铝厂,这些行业的小产能大面积关停,导致行业产能供给大幅缩水,但是需求并未停止增长,因此2007年以来水泥、玻璃、电解铝涨势大好。
(六)行业周期
行业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股票市场大多数行业都是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价格极不稳定,在周期好的时候可以带来数倍的回报,但周期走弱的时候股票价格会跌得一文不值。
判断整个行业的周期强弱对于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技能。
三、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现在很热门,说明不仅仅是做股票的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把握很敏感,普通的民众也开始关注宏观经济的冷暖走势,宏观经济确确实实是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股票投资者而言更加重要。

图4-5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一)经济增长GDP
这个图很简单,但它可以将目前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表现得非常透彻,目前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动能是三驾马车:
1.投资
包括国家的投资、企业的投资、还有净出口,净出口即出口与进口的差值、以及国内的消费,这三种力量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
2.净出口
中国目前的特点是投资与出口占主导地位,消费比例近几年越来越少,所以目前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力量就是投资和出口,如果这两个力量减弱的话,经济增长情况将不太乐观,因此这三个因素中,投资和进出口信息的把握要尤其敏感。
3.消费
目前消费在整个GDP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少,从30%缩减到20%左右,由于投资和进出口过去几年快速增长,消费的比例一低再低,虽然消费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跟不上投资和进出口的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国如此大的经济体系内,是不能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去带动的,最终还是要靠消费,因此对想长期投资股票市场又不想承担过多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消费类股票是比较合适的。的确消费类股票现在的价位比较高,但是持有它相对比较省心,并且未来的成长前景是非常确定的。
(二)经济过热/过冷
经济过热则需要调控,过热的经济会带来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非常大,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整个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通缩与CPI
这三大因素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并非非常平稳,时常会有些偏差,偏差会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当然市场上存在过热的问题,经济增长过快是大家时下经常谈论的话题。
1.CPI上涨速度过快会引发宏观调控
CPI就是消费物价指数。它的上涨快慢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健康还是存在问题,对目前整个中国经济而言,CPI每年上涨3%是比较理想的,但如果连续几个季度甚至几年都超过3%以上,经济就可能有问题,不能让国家和民众的财富受到CPI过快上涨的侵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央行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击通货膨胀。如果出现经济过热,接下来通货膨胀走高,那么就会预期要引发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的影响
资深的投资者非常紧张宏观调控。
Æ 宏观调控最早出现在1993年、1994年时,那次的宏观调控教会了市场人士,不仅仅是A股市场,也包括香港市场。一旦中国出现宏观调控,股票市场会大幅下调。当时经济过热的情况初现,朱熔基总理通过一系列调控举措,把过高的经济增长压了下来,也把通货膨胀压了下来,因此一旦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股市的影响不可小看。
Æ 2004年的宏观调控,其时国内A股的投资已比较成熟了,预期到会出现宏观调控很多投资者变换了投资方式,开始将股票投资尽量减少。所以,未来要让更多的投资者知道,国家出台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3.调控措施
如果连续加息、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吸收过剩的流动性资金政策大量出现,市场将出现很大变化,因为整个市场不仅靠公司业绩增长,还要靠资金的推动,如果把推动市场的资金抽走,股价就会下跌,股市则相应进入调整时期。如果整个市场大规模调整,面对长期积压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则股市就极有可能出现中长期调整,我们应该提前早作准备。
四、如何进行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就是投资者对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情况的判断,熊市是因为泡沫太高然后导致崩盘,经济并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牛市背后一定有强健的经济增长做支撑,因此了解整个经济形势对于制定投资决策是必要的。

图4-6市场分析内容
(一)整体经济表现及公司赢利
经济持续走强为A股市场走强提供了动力和基础。经济增长表现在公司盈利状况良好上,上市公司盈利高速增长反映了整体经济的增长,如果上市公司盈利整体减弱的话,股票市场的股值也会相应下降。
目前股市的市盈率在30~40倍上下,如果市盈率回落到正常范围20~30倍时,整个市场的股值也会相应下调,因此公司盈利的增长对于整个市场中长期的波动非常关键。
(二)资金供给
同样的股票,假设股票的数量不变的话,如果有资金大量引入,市场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再加上公司业绩的增长,市场会非常火爆;但如果国家通过一些政策,比如连续加息,其他固定收益的投资产品的利益也相对提高,此时股票的吸引力就会大幅下降,资金逐渐分流出股市,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弱而股票供给假设不变的话,价格一定产生下跌之势。因此资金供给的数据,投资者要时刻把握。
(三)股票供给
股票供给基本反映了供需关系,如果股票的供给量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表现。
Æ 短期影响而言,一些大盘股的上市会直接将资金吸引过去,将市场规模扩大,这样的话即使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额没有变化,比例上也会相对缩小,会导致整个市场供需失衡,也就是供给大于需求,资金量小于股票的供给,这是短期对市场的影响;
Æ 长期而言,具体到A股来说,股票供给一定是越来越多的趋势,中国目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预计在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之内会突破4000或者5000家的数量,股票供给会有大规模的增长,当然还有大量的资金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的、全球的,从长期来看供需基本平衡,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些失衡,失衡将导致市场波动,判断波动主要看经济表现,公司的业绩变化、资金的供求状况、以及股票的供给情况。
【自检4-1】
试述预测公司业绩的简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进行行业、经济与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