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1-5 15:22:00

安全生产职业适性管理

第六讲 安全生产职业适性管理(二)

一、安全生产特质要求(下)
1.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对人的身心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条件与状态所持有的警觉和戒备心理活动。它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对现实的认知过程,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反映。对行为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使生产免受损失。

2.认知特质
认知就是人对于外来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等。
人的认知特质主要表现在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不安全行为就是由于信息加工过程中输入或判断等一些环节的失误而引起的误操作。

3.判断能力
正确的判断,来自对客观事物全面的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积极、准确的思维。
错误的判断来自掌握的材料不充分,记忆、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以及决策水平不足。

4.知识储备
安全知识包括安全理论和方法,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目标,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性的安全知识教育可以使员工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5.智力水平   
智力对于事故决策过程中对危险的认识和判断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岗位,对智力的要求不同。对于要求有高判断力,危险性大、责任性特别强的职业,应当进行智力测验,进行严格筛选,选择智力高者担任。
简单单调的工作岗位,应避免使用智力过高的员工。
   
6.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操作技术,是经过练习而得到巩固了的能力,是很少需要或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身体活动方式。
企业中的事故经常是由于员工的动作技能没有达到标准而造成的。

7.工作经验
一个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得到的关于生产操作的知识储备。
经验对于事故决策中对于危险的感觉过程、认识过程以及行为响应过程起着关键作用。经验丰富者不易产生误操作,缺乏工作经验,事故发生率往往表现出有较高的倾向。
经验的两重性:经验丰富或者资力长的老工人,工作时间长、经历实践多,有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这是正面的。但是他们也容易滋生得意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技术能力已经足够,用于解决各种各样的这种冲突,或者按照自己长期的处理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相应的规程来处理,通过违背规程的方法处理成功过,但是这可能是偶然的,这是负面的。
所以经验是个双刃剑,积极的时候他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运用成功的这些经验;消极的时候,他可能形成经验主义,于是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案例分享
有一个钢架班的班长,为了在消防泵房内6米高处的工字梁上安装一个手动的小跑车,他同一个没有取得资格证的非焊工,他自己也不是焊工,将3×4毫米的这个接地线扁铁焊接成两个工字型的吊架,然后在上边铺完板子以后,自己没有系安全带就站在吊架上边去作业,同班有员工认为这样太危险,就提醒他,但是班长觉得自己有工作经验,这点小活怕什么,没在意。因为这种吊架严重的假焊,造成了脱落,班长从高处坠落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一场悲剧。老工人又是班长,他肯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但是这些经验里边有一些负面的经验给他带来了一个恶果,这种情况是经常有发生的。以前还到一个企业去一个高压6000伏的高压的一个框架,平时都有一个网子给罩住,结果有人来这里参观,他在讲解的时候,把这个罩子给打开了,打开忘了关上了。结果一边说着说着手伸进去了放电,6000伏放电,当时人的生命就完了,觉得有经验,结果一些地方他就容易疏忽,典型的经验主义。
自检练习3-1: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请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回答下面问题。
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如果你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请问应如何对待安全生产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国家标准该如何看待?
企业的安全责任分解应如何进行?                               怎样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见参考答案3-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生产职业适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