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1-5 15:15:53

事故致因系统分析

第一讲 事故致因系统分析(一)

自从人类有这个生产活动以来,就一直在和事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一、事故从何而来
古代的宿命论
古代,人们对事故的认识是宿命论,宿命论就是听天由命,因为在古代,人的力量比较薄弱,无法应对天灾人祸,于是就把事故归结为上帝的安排。因此,古人对事故的应对完全是被动的,自己无法来应对,只能被动的忍受,一旦出现了问题,只能埋怨自己运气不好。

近代的经验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近代,人们对事故的认识成了经验论,人们开始认知到自己的能力,开始试图去分析研究事故,但这些行为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发生的事故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是种就事论事的办法,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所以在这个时候研究事故主要是孤立型的,缺乏事故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现代的系统论
发展到现代,第三个阶段进入到了系统论,人们使用系统论的认识方法,对事故来进行认识,系统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个综合完整的系统。在分析事故的时候,一旦出现一件事,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从物质的原因、或从人的原因、或从环境的原因就事论事,而是把所有的因素结合起来,看看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们对于事故的致因认识,经过了这样的三个发展阶段,但直到今天,人们对于仍然存在着宿命论的思想,仍然存在着经验论的思想,所以很难去预测事故。

{案例} …
20年前,河南洛阳发生过一次特大的火灾事故,东都商厦发生了大火,东都商厦建于1988年,1990年12月4号开业,这个商厦是 6层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主要经营家具,地上1层是百货家电,2层是床上用品衣服,3层是服装,4层是东都商厦的办公区和一个娱乐城。
2000年12月底,企业负责人没有到市消防支队审批科办理相关的手续,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擅自决定装修,安排没有焊工作业证的王某将地下1层大厅中间通往地下2层的楼梯通道用钢板来焊封,钢板上有一个方孔可以透气,但在作业当中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上面来焊接的火花就溅到地下1层和地下2层,从而引燃地下的1层和2层。
当地下1层和2层发生起火以后,工作人员试图用消防拴的水来喷灭,结果没有喷灭,于是这些人就扔下没水的消防栓跑了,也没有报警,也没有通知其它的人。这个时候,楼顶商厦办公的总经理和一些员工看到发生火灾,也赶紧逃离了现场,也没有报警,也没有通知4层娱乐城的人员,火势迅速蔓延,各种各样的材质所引起的毒烟顺着楼梯往上冒,直接进入4层娱乐城,在此活动的300多人大部分人都没有逃脱,最终造成309人中毒窒息死亡。
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焊接工人的违章作业
消防管理混乱
消防通道被堵死
娱乐城超员纳客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二是助燃物,三是火源,从案例来看,这三个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第三个原因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造成这次惨剧的发生,深一层次的原因是娱乐城没有经过有关审批手续,而且在运营中超员纳客,这说明商厦的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事故的引发因素
事故的引发因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直接原因又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种情况,可用如下图来表示:

图1-1 事故的引发因素示意图
在案例故事中,像焊接的火花、木材、漏孔的钢板等都是物的原因,焊工就是人的因素,间接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
由于人为错误而引起的间接原因:
第一,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第二,教育的培训不够;
第三,劳动的组织不合理;
第四,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者指导错误;
第五,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六,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利;
第七,其他非直接原因引发事故的因素。

2.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的物质条件,从物的因素看,当物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就容易发生事故,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主要是指:
设备防护不当;
设备本身缺陷;
危险的机器或设备操作程序;
不安全的储存或运输;
照明不当或通风不当;
建筑物未依法规规定设计;
原料、材料、气体、蒸气、粉尘等危害。
溶剂、化学物品、含毒性物质危害。
爆炸性、发火性等物质危害
辐射、高低温、噪音、振动等危害。
坠落、崩塌等危险场所。
在案例中,电焊就是危险的机器或者设备操作的程序。日本曾发生过一次很典型的案例,使用传送带上边传送一台东西的时候,操作工人发现传送带转轮上边有油污,结果使得每个经过它的设备都粘了一点油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没有停止设备,拿着一块抹布想按住它擦干净,结果传送带就将这名工人的手给带进了转轮中,使得这名工人成了伤残,这就是修理操作中的设备带来的事故。

3.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能够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主要包括:
不使用安全服和个人保护设备;
使用不安全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在悬吊重物下采取了不安全位置;
不正确拉吊物体;
除去安全设施;
不适当的负重;
修理操作中的设备;
开玩笑、争吵和恶作剧;
人际关系不融洽;
心神不宁;
工作压力过大,力不从心;
没有职业安全感。
转载 请注明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二、事故致因理论的实际应用(上)
1.轨迹交叉论
在一个系统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事故的发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因素(空间和时间的调度)
换句话说,如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发生,事故就将要出现,这就叫做轨迹交叉论。
事故的发生是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的原因是管理因素,这个管理因素就是时空的调度,这两个直接的原因的存在,如果两者不同时同地发生,事故就不会出现,而为何会同时同地发生,这就是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时空调度上,使它们两者同时发生,结果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下图是轨迹交叉模型:

图1-2 轨迹交叉模型
从轨迹交叉论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一些基础性的原因,或一些社会性的因素,导致了一些间接的原因或隐患,比如人的一些行为差错,物的一些隐患,比如钢板上有孔洞等原因,就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两点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发生,于是事故就出现。
既然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发生,它就给出了这样四种组合,第一种组合,就是人的行为是安全的,物的状态是安全的,那么事故状态是不发生的,即没有事故;第二种情况是人的行为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事故状态也是不发生的;第三种情况是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安全,事故状态也是不发生的;最后一种情况是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于是事故发生,这就是轨迹交叉论。
可以看到,四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下事故才会发生,其他三种情况事故都可以不发生,因此,要让事故不发生,最好是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两者都安全,事故肯定不会发生,如果这一点暂时做不到,那么,当人的行为不安全的时候,应确保物的状态安全,这就是本质安全型设备加上一些提前制动设备,或者当发生事故以后,减小事故设备,让物的状态确保安全,这样就使得事故不至于发生,例如开汽车时的安全带,汽车上安装的气囊,大体上都是这样的设备,它至少是避免、减少了死亡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确保物的安全状态。
物的安全状态是相对的,不能说什么情况之下物的状态是绝对安全,例如开汽车时,如果汽车保养得很好,基本上应该不出现问题,但也会出现爆胎等事故,为了避免爆胎的出现,人的行为安全就要求科学的驾驶,不要超速,高温天气不要跑太远,这些安全的驾驶行为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轨迹交叉论指出,能够做到两者都安全,这是最好的,做不到的话,就应先做到其中的一个安全。

{案例} …
某施工工地有四名架子工,在68.6米的标高处,用悬吊脚手架进行搭装工作,在这么高的地方,两个人站在脚手架的下横挡管上,准备来拧紧外边的加强立柱夹头的时候,一个人没系安全带,另一个人系了安全带,结果当脚踩上横挡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夹头螺丝没有拧紧,人往上一站以后,横杆脱落,两个人全都下坠,没系安全带的人坠落到31.6米处,碰到下边的一根水平斜撑横梁而死亡,另一个带着安全带的人则悬挂在空中免伤了伤亡。

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时,安全事故就会发生,要避免事故,首先要确保人的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是可以主动控制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可以努力来解决的因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故致因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