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1-11-4 21:35:11

天大1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满分:5)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满分:5)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满分:5)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满分:5)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5.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满分:5)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是( )    (满分:5)
    A. 形而上学的运动观
    B. 唯心主义运动观
    C.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D. 历史唯物主义运动观
7.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满分:5)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8.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满分:5)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9.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5)
    A. 时间持续的长短
    B. 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C. 事物变化的方向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0. 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满分:5)
    A.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满分:5)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也是绝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也是相对的
    C.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满分:5)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与基本的观点是( )    (满分:5)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普遍联系的观点
14.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满分:5)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5. “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是真理”这是( )    (满分:5)
    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主观真理论
    D. 混淆了真理与人的一般认识的区别
16.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满分:5)
    A. 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 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满分:5)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满分:5)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里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释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满分:5)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0.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满分:5)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满分:5)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与基本的观点是( )    (满分:5)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普遍联系的观点
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满分:5)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满分:5)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5.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满分:5)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6.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满分:5)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分配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7. 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满分:5)
    A.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8.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满分:5)
    A. 能动性
    B. 客观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9.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满分:5)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10.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满分:5)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1. 社会形态是(      )    (满分:5)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满分:5)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满分:5)
    A. 地理环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 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 地理环境变化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14.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满分:5)
    A. 地理环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 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 地理环境变化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15.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满分:5)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6.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满分:5)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5)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8.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满分:5)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满分:5)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里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释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0.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要素是( )    (满分:5)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大1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