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3-11 00:17:01

现代管理阶段及其管理思想的发展

现代管理阶段及其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特别是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求和平、民主和独立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劳动群众的组织程度和斗争实力大大加强,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严重威 胁。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扩大。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新兴工业不断出现,技术更新速 度空前加快。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技术、管理人员在职工中的比重增加,而操作工的 比重相对减少,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
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1、"行为科学"学派
1949 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召开的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参加的跨学 科的科学会议,讨论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会议给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 为科学"。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试图通过行为科学的研究,掌握人们 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职员的新手法和提高工效的新途径。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行为管理科学理论亦可称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 理病理学教授梅奥(G•E•Myao1880--1949)带领哈佛研究小组到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真正揭开了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寻找改 善外部条件与环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通过调查与实验,梅奥等人发现科学管理中对人的假设有问题,把人看作一种工具更是有问题,因为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福利的好坏,与工人的生产效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相反,职工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很大。
梅奥得出结论:①人性的假设要从"经济人"转变为"社会人"。②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取决于人际关系。③存在着非正式团体,对生产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④工人除需要金钱外,更需 要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⑤管理者应重视人际关系,上下沟通。
美国亚布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如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②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③社会需要:包括友情、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④尊重需要:内部尊重(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和外部尊重(地位、认可和关注)。
⑤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它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
理论缺陷:它的层次性排列是否客观实际存在争议;对人的动机没有完整的看法,未提出激励的办法;没 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应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没有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Hertzberg)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重用和提升为中心的,是员工感到 是否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是员工是否感到不 满意的因素。
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施——超 Y 理论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章程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意参与 问题的决策并承担责任,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 成员要素等来决定。
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Z 理论
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Z 理论主要内容:(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行个人负责制。要求基层管理人员不要机械地,而是要创造性的执行上级令,中层管理人员对各方面的建议要协调统一,要反复的协商。(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6)准备评价与稳步提拔。(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行为科学的贡献:社会人假定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时使用非物质的方式比经济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行为科学对于需求构成的分析,对需求满足追求的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对人激励的研究等为管理主体如何管理好人这一关键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并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管理观念与方法,如参与管理、面谈制、目标管理等等。
2、管理科学理论及其应用
管理科学理论源于运用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与作业管理的问题。虽然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与作业
问题早在 18 世纪末就有人尝试解决,但管理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却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事。管理科学中的生产是指一个制造厂中的制造技术和原材料的流程。作业则含义较广,适用于任何一种组织的商品生产和服务活动,不管这种组织是公共的或私人的,盈利的或非盈利的。管理科学是在此定义下探讨生产与作业的管理。
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①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②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③依靠正规数学模型,用数学形式表达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④依靠计算机运算,计算得出定量的结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管理阶段及其管理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