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生产问题
第九讲 如何解决生产问题(上)解决问题的误区
很多管理者平时解决生产问题都是凭直觉,事实上解决生产问题存在如下误区。
Æ 解决问题的“一时式”方法
所谓“一时式”解决方法就是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会不断发生。
Æ 解决问题的“一事式”方法
“一事式”就是把此事情解决了,但是与之相关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只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问题仍然会不断发生。
Æ 解决问题的“脉冲式”方法
“脉冲式”方法就是问题解决了又出现,再解决再出现,一波一波如波浪一样。
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一)
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制定并执行实施对策;接下来开始检查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将其标准化固定下来,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效果不好,再重新分析原因和制定对策。有的问题一个回合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可能要多个回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该程序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言的,如图5-1所示。
图5-1 解决问题的标准化程序
1.把握问题现状
Æ 把握问题、现状调查
对问题进行现状调查也就是叙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叙述问题的内容需包括: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地点、相关人员以及事件的程度和状况。
Æ QC手法
把握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可以用QC手法,包括查核表、层别法或柏拉图、直方图和管制图或推移图。
Æ 问题分析表
问题分析表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事情的最基本资料,包括时、地、人、事及其程度状况。
表5-1 问题分析表
项目 叙述问题 明确问题
事(What)
地点(When)
时间(When)
相关人员(Who)
程度、状况(How)
2.分析根本原因
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会分析出很多原因,但是应该缩小问题,掌握重点,确认真正原因。检讨有无设定标准?如果有标准,标准是否设定得合理适用?操作是否依标准进行?
【案例】
一个企业有一百多台注塑机,有三百多个工人分三班轮换操作注塑机,以保证日夜不停运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每个月平均有一至两根手指头被注塑机砸掉。
问题摆在新上任的制造部经理面前,他分析出很多原因,比如员工操作机器时注意力不集中,过于疲劳或技术不好等等。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注塑机的设计是用两只手同时按按钮,机器才会压下来,如果两个手都去按按钮机器永远都压不到手指;但是员工为了偷懒,把一个按钮用东西堵住,然后单手操作,还因此发明沾沾自喜,心存侥幸。主要原因找到了,该企业针对此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双手操作,双手操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另外制定了一条规矩,凡是发现单手操作的员工,罚款100元,并告诉员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手指,这样生产安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3.确认要因
以柏拉图确认重要原因的影响度:以柏拉图确认时,可连续展开运用,应用不同的层别角度追查焦点。若要因明确且可采取对策者,立刻依经验、专业及历史事件启示作判断。影响度大的要因尚无法下对策时,则依特性进行要因分析,确认要因影响度;用问题阻力因素与助力因素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要素,并选出其中重点。
4.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应注意的问题有:
Æ 具体可行
该对策尽量为内部能力可解决的对策。
Æ 活用创造性思考原则(头脑风暴基本准则)
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某一方案,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要求如下:
① 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为了避免把大家的想法扼杀,允许把所有建议都记录下来;
② 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越奇怪的想法,越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数量越多,供选择的可能性答案就越多;
④ 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比如一个人说一个想法,其他人在该想法基础上再加一个创意就成了一个新的想法,这样原来的想法就会越来越完善。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开发众人的创意。
Æ 治本性、适时性、风险性
对策应治本而非治标,以经济性、适时性为主要基准兼顾各种风险的考虑。考虑经济性,即考虑解决该问题的成本与节约的资金之间的关系,力求用少量费用挽回尽可能多的资金。
Æ 决策分析,问题描述
这一环节需要制定表格,表格一般包括如下项目:希望达到的标准、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采取的对策、负责人、日期、检查人、结果。
【自检5-1】
请运用“头脑风暴法”在2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用途,并讨论其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5-1
参考答案5-1
返回
比如:腰带、项链、领带夹子、牙签、鱼钩、开锁、沙发套、门帘、导线、真空衣。
第十讲如何解决生产问题(下)
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二)
5.实施对策
Æ 实施对策
对有关人员进行教导,需要教育员工两点:
①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对员工有什么好处;
② 怎么去做。
Æ 实施跟踪
可以将复杂问题分阶段实施,同时管理干部一定要跟踪过程。跟踪过程要设定各项工作要达到的程度,然后去做点检,还要让部属看到实施的状况。
【案例】
一家企业的QC品管圈在每个车间都有两个QC小组,(QC小组是按QC七手法:分析原因、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等执行),上级要求每个QC小组准备一块白板,把整个操作过程都体现在白板上:选圈长、定圈名、定口号、选课题,一个星期以后,定出题目和目标,写出状态的分析,第三个星期画出柏拉图,第四个星期画出鱼骨图。整个过程全体员工都能看到,这对全体员工都有培训教育作用,让部属看到了实施的状况。
6.检查效果
Æ 设定检查的标准
设定检查的标准:包括内容、时间、检查方法、负责人。
Æ 检查的重点
检查的重点:方法,规范遵守难度、实施人员的了解程度、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的便捷性。
7.标准化
确认对策是否有效果,是否有其他因素加入,考虑其他方面有无反效果,若效果不佳应重新把握问题,分析原因;如果效果好,则将其固定为标准化。
Æ 标准化要求
标准经效果确认有效后,应维护或展开。标准化要有具体的作业方法,且操作性强、简单化、步骤化、图表式、做成限度样本,以作业的重点为主。
作业指导书上文字越少越好,字不宜太小,真正的标准员工一边做一边抬头都可以看得到,检查的人员从旁边走过都应该看得到,这样的标准才有意义。
Æ 特别注意事项
不能遗漏事项,必须遵守事项等亦须明确说明自检及异常处置的方式,且说明不与相关标准互相矛盾。
三、ISO精神
1.ISO的操作
ISO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ISO要求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摸索方法,不断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不断试用,试用的过程中把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最后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把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变成一个标准。
【案例】
一位厨师做红烧排骨,每次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他想出一个办法使每次做出来的排骨味道都好,即每次烧排骨的时候都详细记下什么时候放油,什么时候放盐,烧了几分钟。哪一次的味道最好,就把这一次的记录标准化,以后凡是按照该标准做出来的排骨就很好吃。
2.ISO精神的沦落及拯救
ISO的精神是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的就按写的去做,也就是把做好的东西固定下来,但是ISO9000做到现在至少在大多数企业里并不成功,没有哪个企业完全不做假,当ISO9000沦落成做假的时候,员工欺骗班组长,班组长欺骗经理,这样的层层欺骗泛滥成灾,ISO9000也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现在该如何对待ISO9000呢?建议两点:
Æ 第一,如果企业客户没有要求ISO9000,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展示ISO9000的证书。ISO9000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精神而不是证书;
Æ 第二,如果客户要求ISO9000,就简化ISO9000记录。某一个工作的记录有价值有必要才记录,记录时要按ISO9000去做,留下来作为ISO9000的保留项目,记录的必要性在于成本与记录所带来的好处是否成正比。
所以建议企业做任何事情,尽量自己做,做的过程中要以自己为主,而不要迷信专家。ISO9000的教训一定要汲取,要分析还要记些什么,什么不需要记了,即使记录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记,这就是ISO9000的出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