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1秋教育学第一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教育学第一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满分:3)
A. 格塞尔
B. 杜威
C. 华生
D. 霍尔
2. 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 (满分:3)
A. 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 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 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 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 (满分:3)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国家教育体系
D. 教育制度
4. 学校教育始于 (满分:3)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5.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满分:3)
A. 客观性
B. 强制性
C. 历史性
D. 教育性
6. 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满分:3)
A. 认识和情感
B. 生理和心理
C. 情感和意志
D. 气质和性格
7. 一般的14、15岁到17、18岁,称为 (满分:3)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中期
8.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 (满分:3)
A. 社会交往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自我修养
9. 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满分:3)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1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满分:3)
A. 班级授课制
B. 现场教学
C. 小组教学
D. 个别教学
11. 师范教育的奠基人是 (满分:3)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福禄倍尔
1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满分:3)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13. ()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满分:3)
A. 教育规律
B. 教育问题
C. 教育方法
D. 教育设施
1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满分:3)
A. 重要前提
B. 重要条件
C. 重要途径
D. 重要保障
15. 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满分:3)
A. 宏观的
B. 间接的
C. 一般的
D. 特殊的
16. 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满分:3)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7. 受教育者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是 (满分:3)
A. 教学
B. 社会实践
C. 课外活动
D. 劳动
18. 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满分:3)
A. 决策者的观念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政治制度
D. 社会需求
19.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满分:3)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满分:3)
A. 生产力水平低下
B. 旧的社会分工
C. 资本主义制度
D. 阶级剥削
二、多选题:
1. 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 (满分:2)
A. 方法科学
B. 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 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 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的基本方式是( )。 (满分:2)
A. 互相访问
B. 通讯联络
C. 召开家长会
D. 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3. 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满分:2)
A. 专门化
B. 制度化
C. 终身化
D. 大众化
4. 教育民主化体现为 (满分:2)
A. 教育机会均等
B. 教育质量和效果平等
C. 教育过程和结果平等
D. 教育制度相同
5.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满分:2)
A. 遗传素质
B. 教育
C. 环境
D. 实践活动
6.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满分:2)
A. 性质
B. 机会
C. 规模
D. 速度
7.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满分:2)
A. 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 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D.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8. 社会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满分:2)
A. 自然环境
B. 人口
C. 生产方式
D. 教育
9.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满分:2)
A. 互相访问
B. 通讯联系
C. 家长会
D. 教育讲座
10. 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是 (满分:2)
A. 生产劳动能力
B. 促进经济发展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三、判断题:
1. 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培养人的独特特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化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 义务教育就是指免费的教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 为社会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 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遗传素质的好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 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制约作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 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教育学第二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 (满分:3)
A. 义务教育思想
B. 终身教育思想
C. 素质教育思想
D. 民主教育思想
2.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满分:3)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3. 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 )。 (满分:3)
A. 街道
B. 社区
C. 校外机构
D. 家长会
4.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 (满分:3)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5.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满分:3)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6.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 (满分:3)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7. “六艺”是指()。 (满分:3)
A. 诗、书、礼、乐、易、春秋
B. 礼、乐、射、御、书、数
C. 诗、书、礼、乐、书、数
D. 礼、乐、射、御、书、诗
8. 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 (满分:3)
A. 学生
B. 教师
C. 教材
D. 教学手段
9.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满分:3)
A. 1996年3月
B. 1996年5月
C. 1987年5月
D. 1989年6月
10.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 (满分:3)
A. 责任性
B. 创造性
C. 复杂性
D. 长期性
11. 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满分:3)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2. 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 )。 (满分:3)
A. 讲解与演示过程
B. 参观与讨论过程
C. 提问与对话过程
D. 教授与学习过程
13.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满分:3)
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14. 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 (满分:3)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15.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满分:3)
A. 洛克
B. 卢梭
C. 斯宾塞
D. 福禄贝
16. 在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 ( )。 (满分:3)
A. 启发学生思维
B. 呈现教学材料
C. 激发学习动机
D. 进行教育评价
17.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满分:3)
A. 教育途径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方法
D. 教育方针
18. 目前 ,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 (满分:3)
A. 身体发育不良
B. 智力发育不良
C. 认识水平较差
D. 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19.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说明了( )。 (满分:3)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0.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 (满分:3)
A. 巩固性谈话
B. 自发性谈话
C. 指导性谈话
D. 接交性谈话
二、多选题:
1. 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满分:2)
A.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 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 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2. 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 (满分:2)
A. 教学实践经验
B. 教师主观思想
C. 教学规律
D. 教育目的
3. 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 (满分:2)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人活动
D. 文化艺术活动
4. 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 (满分:2)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5. 小学生下列劳动中,哪些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 (满分:2)
A. 整理书包
B. 打扫教室
C. 打扫校园
D. 清扫街道
6. 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 ( )。 (满分:2)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7. 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 (满分:2)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8. 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满分:2)
A. 导向作用
B. 择作用选
C. 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9.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满分:2)
A. 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范围
B.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10. 隐性课程的特点()。 (满分:2)
A. 隐蔽性
B. 广泛性
C. 非预期性
D. 权威性
三、判断题:
1. 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意味着学校就是以智育为中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 杜威认为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是组织课程的出发点,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教材为中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 课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 文化多元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 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