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0-30 15:01:22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
前   言
本规范为公司新编制标准,是根据公司的目前情况编制而成。
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部门:设计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 周建华
                     标检: 朱莉萍
                     审核: 杜剑锋
本规范由总工程南大庆批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和方法、设计验证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的设计。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560-1979船用通风系统管路和附件的公称通径
GB/T 3029-1996船用通风附件技术条件
CB/T 204-1999船用通风管路通舱管件
CB/T 210-1995风管吊架
Q/SWS 52-014-2003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
3设计依据
3.1船舶建造合同及其技术文件。
3.2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
3.3公司的《船舶建造方针》中的有关要求。
3.4空调通风系统详细设计图纸资料。
3.5 全船总布置图、舱室布置图、防火分割图、绝缘和甲板敷料图及相关区域的船体结构图、管系原理图、主干电缆走向图等有关资料。
3.6空调通风设备资料。
3 3      设计准则
4.1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应符合该船入级的船级社及挂旗国的规范要求。
4.2空调通风管系应用不燃材料制造。
4.3空调通风管系穿过A级舱壁或甲板时,若风管净截面超过0.02 m2,则风管壁厚至少为3 mm,跨越长度至少900 mm,该长度最好分成在舱壁或甲板的两侧各为450 mm,且此根风管应具有与舱壁或甲板同样的耐火隔热性。
4.4   空调通风管系穿过A级舱壁或甲板时,若风管净截面超过0.075 m2,除应满足上述4.3条外,还应设置挡火闸,挡火闸应自动动作,也能在舱壁或甲板的两侧人工关闭。
4.5空调通风管系服务于A级分隔包围的处所、厨房、驾控室等区域,风管进出该区域的限界时,风管壁厚至少3 mm,跨越长度至少900 mm,且风管接近穿过限界处设有自动挡火闸。
4.6空调通风管系穿过B级舱壁时,若风管净截面积超过0.02m2,应装有长度为900 mm的钢质套管,该套管最好分成在舱壁两侧各为450 mm。
4.7空调通风管系的主要进风口应能在被通风处所的外部加以关闭。
4.8风管穿过桁材的通舱件应满足规范要求。
4.9风管上设置的调风门或防火风闸应便于人员操作或维修。
4.10管路上宜采用小角度弯头,两个弯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为管子通径的5倍。
4.11空调通风管路应尽量采用标准截面,截面的规格应参照GB/T1560-1979《船用通风系统管路和附件的公称通径》的规定。
4.12空调通风管路中采用的通风附件应满足GB/T3029-1996《船用通风附件技术条件》的规定。
4.13空调通风管路穿过舱壁或甲板的通舱管件应按CB/T 204-1999《 船用通风管路通舱管件》的要求制造。
4.14空调通风管路中的风管吊架应按CB/T210-1995《风管吊架》的要求制造。
4.15 4.15主风管上开支管时,为保证风量流通,沿气流方向要有一定的倾角。
4.16 4.16依据通风管路服务区域的要求,确定支管的分布形式,并在适当位置加设调风门。
4.17空调通风管路一般应布置在主干电缆和相关管系的下面,同时也要考虑相邻管系的布置情况,并保证相互间的间距要求。
4.18空调通风管路布置力求整齐、美观,并符合使用操作要求,便于施工、清理和维护。
5设计内容
5.1按区域利用船体结构模型、木作流通图和天花板排版图作为背景进行空调通风设备、附件和风管的建模,内容包括:
a) a)    空调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单元,空调压缩机组和单位空调等;
b) b)    各类通风装置:如风机,通风筒,水密百叶窗及有关基座等;
c) c)    空调风管,机械抽送风管,平衡风管,回风风管及管路上的布风器、抽送风头、通风栅、调风门、防火风闸等附件和固定件。
5.2通过计算机建模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平衡,最后进行综合布置。
5.3通过计算机系统处理,生成风管制作图、安装图以及托盘表。
5.4利用计算机设绘铁舾件的制作图和安装图。
6设计程序和方法
6.1图纸及资料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a) a)      舱室布置图、船体基本结构图、防火分割图、卫生单元图;
b) b)      各种管路系统图;
c) c)      主干电缆走向图;
d) d)      相关设备和附件的布置位置和外形尺寸。
e) e)      空调通风系统详细设计图纸
6.2通风附件和螺旋风管一般按下列形式布置
a)通风栅的安装形式(见图1);

图1通风栅的安装形式
b) 布风器的安装形式(见图2);

图2布风器的安装形式
c)抽风头的安装形式(见图3);

图3抽风头的安装形式
d)菌形通风筒的安装形式;
1) 当菌形通风筒的安装高度H<900时,其安装形式见图4。

图4菌形通风筒的安装形式(1)
2) 当菌形通风筒安装高度H≥900时,应加肘板,其安装形式见图5。

图5菌形通风筒的安装形式(2)
3) 当通风筒连接风机时,菌形通风筒安装应加肘板(见图6)。

图6菌形通风筒的安装形式(3)
e)壁式通风栅的安装形式(见图7);

图7壁式通风栅的安装形式
f) f)      回风防火风闸的安装形式(垂直、水平 见图8);

图8回风防火风闸的安装形式
g) g)      螺旋风管的安装形式(见图9)。


PT—预绝热三通      PF—预绝热异径       PR—预绝热螺旋风管         PG—预绝热通舱件
PDS—预绝热调风门      PB—预绝热弯头       PM—预绝热套管         PU—预绝热吊架

图9螺旋风管的安装形式

6.3确定空调通风设备的布置位置
通过舱室布置图、空调通风系统的详细设计图以及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确定空调通风设备(中央空调器,压缩机组,通风机和单位空调等)的布置位置。
6.4确定布风器、抽风头和通风栅等的布置位置
根据舱室布置图、天花排版图、空调通风系统的详细设计图以及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确定布风器、抽风头和通风栅等的布置位置。
6.5确定空调通风管路的走向位置
根据舱室布置图、天花排版图、防火分割图、绝缘和甲板敷料图、空调通风系统的详细设计图以及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确定空调通风管路的三维走向。注意点:
a) a)    穿过“A”级分隔舱壁的风管贯通件应满足“SOLAS”规范要求,即当风管的净截面积S≥0.02m2时,其使用的贯通件长度应≥900mm;
b) b)    风管必须通过大梁时,开孔及补强要求按Q/SWS 52-014-2003《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的规定;。
c) c)   附件安装参照6.2条的要求;
d) d)   风管平均间隔1.5~2.0m设置风管吊架1只。
6.6空调通风管路的干涉检查和优化处理
通过风管建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风管、水管、电缆托架、船体结构以及木作结构进行干涉检查,通过干涉检查可以进一步调整风管、水管、电缆托架的相对走向,确保其布置正确及合理。
6.7由于在平面安装图中有些地方重叠后安装信息不详,为了便于施工,空调通风管路安装图在下列场所需设绘剖面图。
a) 风管和电缆在同一个围井内的风管布置;
b) 风管与水管和电缆交叉通过的地方,特别是处于大梁下管子密集的地方;
c) 送风、回风管进出空调器室的风管排列;
d) 舱壁、挡风板或大梁上有集中开孔的地方;
e) e)    舱壁或围壁上有安装通风附件的地方。
6.8空调通风管系安装托盘表应完整地表达机电设备、管子、支架及有关附件等物量信息。
7设计验证要求
7.1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符合规格书的要求和详细设计图纸的要求;
7.2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图纸和资料的要求。
7.3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满足加工工艺和安装工艺的要求。
7.4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满足有关设备的要求。
7.5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满足船级社和“SOLAS”的规范要求。
7.6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满足船东的要求。
7.7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是否符合提高预舾装率、缩短造船周期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 出处 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