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18秋《园林生态学》离线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1题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1、限制因子;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3、偏冠现象;4、顶极群落、5、根际效应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 (1) 、(2) 和 (3)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 (4) 、 (5) 、和 (6) ;三种形式。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 生态学理论 形成、生物 种群 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 、(8) 、 (9) 和 (10) 学派。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 (11)因子、 (12)因子、(13) 因子、 (14) 因子和 (15) 因子。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四、论述:(25分)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2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 20分)1.趋异适应 2.物候期 3.边缘效应4.生态入侵5. 竞争排斥原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英国学者A.G.Tansley(1954)提出 1 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些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以看作 2。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除了3 外,还有可能有4 、1火烧顶极、 5 、动物顶极等;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顶极和火烧—动物顶极等。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 6 ,在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顶极。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 7 状态,都可认为是8 。2.1976年,MacArthur和Wilson提出了 9 与r-选择概念。10 的生物其种群比较稳定,种群密度常处于K值周围,可称为 11 。它们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一般扩散能力较差,但12 较强,即把有限的能量资源多投入于13 上,因此,它们适应于稳定的生境。而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14 的机制,子代15 高,但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生境,并迅速增殖。它们是机会主义物种,适应于 16的生境。3. 宫胁昭法全称是宫胁昭的17 ,主要是基于18 理论,并以此作为依据而重建当地的自然潜在植被。利用宫胁昭法在城市进行植被的恢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 的调查(2) 20 和群落的重建 (3)养护阶段 三、简答(每题10分 共 4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2.园林植物群落的退化过程与园林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3.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管理中的指导作用?4、生态因子主要分为几类,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状况而言,哪一类的影响最大,请举例说明原因? 三、论述题 20分 简述良好的园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构成,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其生态意义?3题 一、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 生态平衡:2. 先锋树种:3. 假植:4.苗木移植:5. 耐受性法则(定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美国生态学家F.E.Clements(1916)提出1 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同一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这个顶极群落称2 。 在一个气候区内,除了3之外,还会出现一些由于地形、土壤或人为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群落,F.E.Clements将统称为 4 。无论哪种形式的 5 ,按照F.E.Clements的观点,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都可能发展为6。2.种群的空间格局反映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1)7型 ,种群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 8 情况下很少有这种分布,人工栽培植物种群多为9 型。 (2) 10型,种群个体的分布完全和机会符合。这种分布只有当 11 均一,12 间不存在彼此吸引或排斥,或13 成随机分布时才会引起。例如,依靠14 繁殖的植物,在初期散布于新的地点时,也常呈 15 分布。 (3)16 型种群个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块或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间大都呈17分布。 这种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格局,在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常是18 分布。3.我省常见的水生(挺水)乡土植物有: 19、 20 、香蒲等。三、简答(每题10分 共60分)1、简述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差别。2、依据自然界中水分存在的形式,简述影响植物利用水分的因素?3、简述极端低温危害的类型以及应采取和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减缓危害的发生。4、简述顶极群落在指导园林实践中有何意义?5、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简述其在园林生产实践中的意义?6、以仙人掌为例,简述在高温环境下,植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产生适应行为。
三、论述(20分)试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引种和应用园林植物。4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限制因子:2.优势树种:3.树冠截留4.富营养化5.次生林: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 影响森林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子有1因子、 2 因子 、3因子和生物因子。2. 在造林过程中,为使“地”和“树”基本适应,可以通过3种途径加以实现,分别是4,5 和 6。3. 生物多样性包含 7多样性、8多样性、 9多样性、10多样性等。4.可用于黑龙江大部分地区进行墙面立体绿化的树种有 11、12、 13、14等。5.在造林中,四旁通常是指路旁,15,16和17。6.东北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中针叶树种有 18 、 19 、 20 等,落叶树种有 21 、22 、23 、 24 、 25 等。 7.根据树种的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可以把树种分为三类: 26 树种、 27 树种、和 28 树种。按照对温度要求的程度,东北地区的树种划分为三类: 29 、 30 、中庸树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容器育苗?简要分析容器育苗的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 试述判断引种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3.简述水土保持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四、论述题(20分)对适地适树的3条途径进行分析,判别哪条途径是树种选择的最基本途径。5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1、群落演替2、生活史对策3、环境容纳量4、霍普金斯物候定律5、冻旱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H.Whittaker(1953)提出了1 理论,他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 2 都是连续变化着的。随着3 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 4 是连续变化的。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相当于 5 。2.适于营造我省春花植物景观的野生植物有很多,其中草本有6 、 7、 8、葶苈等;木本有 9 、10 、 11 、山丁子等; 3. 12 指生物在其生境中,能以其全部的形态和机能的适应特征对抗环境因子,并得以在此环境中繁衍的一种生存方式。Stearns(1976)认为13 对策植物的表现为:当环境主要影响幼龄个体的生存时,种群的对策倾向于使生殖能力14 、产生的后代 15 、寿命16 ,种群依靠17的个体来维持;反之,当环境影响成年个体的存活时,则选择出的对策倾向于使生殖能力 18 、后代的产生19 、寿命20 ,种群能在达到高死亡率的年龄之前大量繁殖。三、简答(每题10分,40分)1、生态因子主要分为几类,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状况而言,哪一类的影响最大,请举例说明原因? 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配置主要生态学原则并简要分析提出这些原则的依据是什么?3. 简述良好的园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构成,并说明其生态意义?4、什么是顶极群落?简述在城市中营造园林植物顶级群落应做好哪些准备?三、论述题20分园林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对已有的自然环境或景观进行改造,而改造的结果,往往犹如给环境“吃错了药”,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或带来更多的问题。请举出至少2例针对不同“病症”的“错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正的合理化建议。6 题一、名词:(每题4分, 共20分)1、趋同适应; 2、林德曼定律 3、富集作用; 4、生态位:5、生物群落;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植物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群落的 1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2 ;群落生产力 3 ;群落环境4 ;对土地的利用 5,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 6 。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主要通过 7和 8 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地区,园林植物的这种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3.著名的丹麦生态学家 9 把植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及保护方式作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大生活型,分别是: 10 ; 11 ; 12 ; 13 ; 14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15 ; 16 ;17 和18 ;19 ;20 与间接作用。三、简答(每题10分 共40分)1、园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些?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何不同。2、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4、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四、论述(20分)在我国城市绿化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了“草坪风”“大树风”“广场风”等一系列景观营造的大规模行动,请就其中任意一例,客观地谈谈你对这种行动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的理解和认识。7 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 )1、生态因子:2、种间竞争:3、生态幅:4、生态位:5、种群: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 1 和 2 ,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 3 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4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生物的 5 ,要依赖于某种 6 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 7 的 8 或 9 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 10 ,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11 者的繁殖能力极强,而 12 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 13 、 14 和 15 三大类:。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 16 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 17 ,包括 18 与 19 ,并具 20 的生物集合体。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举例说明什么是高斯假说?4、举例说明什么是他感作用?四、论述题 (20分)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请分别举例说明。8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 )1、环境: 2、物种: 3、他感作用: 4、伴生种:5、盖度: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生态学是研究 1 及 2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前者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即不同的 3 ,而后者则指 4 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 5 。2、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为: 6 、 7 、 8 和 9。3、生态幅是指某一物种对环境因子 10 的大小,如用 11 、 12 、 13 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4、r-k选择是有机体 14 的两个基本类型,其中, 15是新生竟的开拓者,其存活要靠机会。 16 是稳定环境的 17 ,但是,当生存环境发生灾难时,很难迅速恢复或可能趋向灭绝。5、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 18 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19 。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优势的层次成为 20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盐碱土?简述盐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2、 什么是种群的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什么是植物群落的旱生演替?其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描述?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有何不同?四、简述(20分)请简要介绍以下五位著名生态学家及其贡献:1. 海克尔:2.谢尔福德:3.克里门茨:4.坦斯利:5.林德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