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eng 发表于 2018-10-27 20:04:26

江大18秋《古代汉语》第三次离线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
2、古代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 )的代表字。这三十六字母就是: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   )日,见溪群疑,(   )。
3、(   )时的《诗经》的研究者不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不押韵的现象,他们认为,为了押韵和谐,可以临时改变字的读音。这就是所谓的“叶韵”(又叫“叶音”)。“叶”同(   ),是(   )的意思。宋代的(   )在注解《诗经》(   )时,全面采用了叶音说。
4、明代末年出了一个古音学家(   ),他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他在(    )序言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5、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   )字变读为(   )。
6、赵岐的《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对(   )的概述。
7、《诗经》毛传、郑笺的“传”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传”指(      ),“笺”有(      )的意思。
8、“貌”字一般用在(    )或(    )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往往是(    )。
9、“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10、“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这句诗用了(   )的修辞手法。
1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选择题:
1、首先使用部首来统帅汉字的是()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辞源》
D、《汉语大字典》
2、下列意义相同的一组词是()
A、《新华字典》的“字”和《助字辨略》的“字”
B、《词诠》的“词”和《辞海》的“辞”
C、《词诠》的“词”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词”
D、《助字辨略》的“助字”和《经传释词》的“词”
3、按照古声母编排的虚词辞书是()
A、《助字辨略》
B、《经传释词》
C、《词诠》
D、《古书虚字集释》
4、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是()
A、见溪群疑
B、精清从心邪
C、知彻澄娘
D、照穿床审禅
5、首创古音谐声表的是()。
A、守温
B、陈第
C、顾炎武
D、段玉裁
6、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的是()
A、钱大昕
B、章太炎
C、黄侃
D、曾运乾
7、“平平仄仄平”的拗救句式是()
A、仄平平仄平
B、平平平仄平
C、仄平仄平平
D、平仄平仄平
8、如果一首五律首句的平仄格式是“仄仄仄平平”,那么,它第五句的平仄格式应当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9、用于声训的术语是()
A、谓之
B、犹
C、之言
D、读如
10、以注明典故的来源和词语出处为主的注解是()
A、郭象的《庄子》注
B、李善的《文选》注
C、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D、朱熹的《诗集传》
11、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
A、毛亨的《毛诗故训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B、郑玄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C、朱熹作的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D、毛亨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12、“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D、委婉 13、有活用现象的诗句是()。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B、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D、委婉三、判断题:
1、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所释的多半是当时的口语词。( )
2、修订后的《辞源》是综合性的辞书,对阅读古书非常有用。( )
3、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是汉语拼音产生之前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方法。( )
4、反切注音法是使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之前最科学的注音方法。( )
5、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单个的字只起标音的作用,两个不同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一般来说,联绵词不存在哪种写法是本字本义,哪种写法是通假字通假义的问题。( )
6、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 )
7、近体诗对仗要求词性相同的互相为对;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平仄相对。( )
8、词的格律比近体诗更加严格,比如,在词中,相邻的两句如果字数相同,就有必须对仗。( )
9、明代末年出了一个古音学家顾炎武,他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他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
10、《十三经注疏》是唐朝人在总结前人注解工作的基础上,将十三部儒家经典作品重新做了注解后,再加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合刊而成的。( )四、名词解释:
1、五音
2、平水韵
3、对、粘
4、圈发之法
5、正义
6、博喻
7、并提五、简答题:
1、所谓《说文》四大家是哪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2、什么叫“古无轻唇音”?举例说明。
3、什么叫“古无舌上音”?举例说明。
4、“平”、“上”、“去”、“入”四个字,它们是中古四个声调的代表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平”读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读去声,四个字只读两个声调。为什么?
5、简要说明“谓”和“谓之”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
6、简要说明“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这两组术语的不同用法。
7、根据下列例句说明什么叫“代称”。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8、什么叫“互文见义”?举例说明。
关于答案可以联系QQ 16478616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大18秋《古代汉语》第三次离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