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发表于 2018-10-21 19:22:11

《德育原理》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德育原理》练习题一 一、简要回答1、德育目标具体化及其必要性?2、德性之教为什么要注重心灵交往?3、学校落实德育地位应予把握的主要问题?4、德育对整体教育的作用?5、德育内容系列化及其必要性?6、写出德育的概念,并简要谈谈你对德育性质或使命的理解7、德育原理的学科价值和学习的意义?8、学校德育内容表现的基本类型有那些?二、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德育是对人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2、品德是人的心性(心理因素活动)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3、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5、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6、德育为首作为重视德育的一种观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具体的工作原则,则是值得商讨的。7、日常整体教育中的德育,对于实现德育目标是无关紧要的,只能靠组织专门的德育活动才能实现。8、学校的德育课程,应根据人实际生活所涉及的品德问题来建构,而不应根据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逻辑体系来建构。9、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10、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11、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12、(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13、在教书育人这句话中,育人之意不只在于培育人思想品德这一方面。14、文本性的德育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虽是不可缺少的,但也不能忽视非文本性的德育,因为文本性的德育却是十分有限的。15、在德育中,发展性德育目标对人品德的培养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主要在于终极性目标。16、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三、问题分析1、有人认为,当代德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观念问题。请你分析:当代德育改革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不是这样?为什么?2、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质,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要重在做人的基础。请分析这其中的道理。3、认识了解德育过程,其目的不能只是为了求得德育实施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对德育实施的认识,对德育的精髓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获得对德育实施进行操作的理念和原则。请分析这是为什么?四、案例分析1、在某地召开的德育工作会议上,与会的一位负责德育工作的校领导抱怨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说“学校整天上课补课,我们搞德育连时间都没有”。请分析:在学校搞德育连时间都没有,除了有“不重视德育”这一原因外,还说明了德育自身一种怎样的观念?你认为应怎样解决好“连时间都没有”的问题2、对什么是德育,有不少从内容上来界定它的概念。如“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等。请分析:这样界定德育有怎样的利弊?你认为德育原理怎样界说德育才能更好符合对德育的理解?3、本学期,某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的要求,要求各校要以德育为首,为切实保证德育的首要地位,某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请分析:这种对德育为首的理解在实践上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你认为应怎样理解和体现德育为首?为什么?五、联系实际论述:1、多元化社会生活条件下学校德育应如何看待和把握好“一元”和“多元”的关系问题。2、德育是整体教育的必然使命3、德性教化的“教”应是怎样的教?4、品德“内化”中知、情、意、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把握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一、简答题(25%)二、判断下列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32%)三、问题分析(16%)四、案例分析(10%)五、联系实际论述(17%) 二 一、简要回答1、在德育中指导学生品德修养应予把握的主要问题?2、教学德育功能乏弱主要原因?3、开放式德育及其特点?4、如何确立班级目标才有利于它更好地实现?5、德育方法的总体把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6、为什么说教育爱具有陶冶价值?7、德育原则及其基本特点和作用?8、品德评价法及其必要性?9、对德育管理进行教育性强化的必要性?10、为什么说教学具有教育性11、教育的人道化及其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12、搞好学校德育管理应把握的主要问题?13、德育目标及其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14、德育意识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15、德育队伍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6、陶冶教育法及其必要性?17、班级德育有效性的必要基础? 二、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学校的德育,不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观点,而是分析道德的方法。2、只有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各项活动中的德育,才是开放式的德育。3、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4、加强学校德育,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三、问题分析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2、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3、古语有“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之说,值得教育思考。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5、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6、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那种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做法,实质是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7、教育(德育)有法(方法),但无定法。为什么是这样?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1、新学期开始了,刚参加工作的宇婷老师被安排做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她向一位多年做班主任的教师请教。这位班主任告诉她:“必须对学生严厉点,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给他们好脸,越给他们好脸他们就越不像话。学生要是不怕你,这个班就什么都干不好。”请分析:这位班主任的话能使宇婷老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吗?为什么?你认为班主任怎样对待学生才能做好教育工作?2、现实中有人往往用这样的情况来说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有问题的:如: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了解林则徐,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知道“9、18”是什么日子……等。请分析:这种评价中所说的问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吗?你认为哪些方面才属于思想品德问题?为什么? 五、联系实际论述1、教育爱的有效实践为何需要用理性来加以把握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一、简答题(25%)二、判断下列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32%)三、问题分析(16%)四、案例分析(10%)五、联系实际论述(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育原理》练习题及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