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0-20 11:38:45

浙大11秋《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答案

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按照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文献资料可以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这种分类方式的结果。    (满分:2)
    A. 古典文献
    B. 书面文献
    C. 声像文献
    D. 电子文献
2. ()是指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满分:2)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定型作用
    D. 晕轮效应
3. 关于公共关系的辅助决策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满分:2)
    A. 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B. 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C. 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D. 从政府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4. ()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公关活动模式,目的是通过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舆论,为组织机构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谋,使组织行为尽可能地与国家的总体利益、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民情、民意一致起来。    (满分:2)
    A. 征询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B. 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C. 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D. 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5. 公共关系的主体要素是()    (满分:2)
    A. 公众
    B. 传播
    C. 组织形象
    D. 社会组织
6. 关于协调关系网络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协调外部关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B. 协调内部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
    C. 协调内外关系,能够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组织形象提供条件
    D. 协调内外关系可以净化社会风气
7. 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2)
    A. 以新闻为根据
    B. 以公众利益为基础
    C. 以公众研究为出发点
    D. 以科学为指导
8. “五步工作法”相对于“四步工作法”来说,增加了()    (满分:2)
    A. 调查研究
    B. 传播实施
    C. 反馈评估
    D. 论证
9. ()是指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用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满分:2)
    A. 访谈法
    B. 文献调查法
    C. 实地调查法
    D. 异地调查法
10. 《有效公共关系》是()的著作。    (满分:2)
    A. 斯科特.卡特里普等人
    B. 爱德华.伯奈斯
    C. 乔治.里克尔
    D. 艾维.李
11. ()表现为一个人或一事物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很深刻、很强烈的影响。    (满分:2)
    A. 近因效应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12. ()是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满分:2)
    A. 名流公众
    B. 政府公众
    C. 国际公众
    D. 媒介公众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满分:2)
    A. 组织目标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
    B.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策划的次战场
    C. 信息个性是公共关系策划打入市场的“金刚钻”
    D. 审美情趣是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深入人心的“金钥匙”
14. 企业文化的更新步骤不包括()。    (满分:2)
    A. 发动群众,转换思维
    B. 审时度势,适时更新
    C. 发动群众,更新共识
    D. 反复探索,构筑新模式
15. 集体访谈法的优点不包括()。    (满分:2)
    A. 人多见识广
    B. 简便易行
    C. 询问表回收率高
    D. 了解情况快
16. 被誉为“公关之父”的是()    (满分:2)
    A. 爱德华.伯奈斯
    B. 艾维.李
    C. 安德鲁.杰克逊
    D.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 ()不是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出来的公众类型。    (满分:2)
    A. 顺意公众
    B. 逆意公众
    C. 边缘公众
    D. 稳定公众
18. 阿伦.森特是()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单向吹嘘式公共关系
    B. 双向对称式公共关系
    C. 双向沟通式公共关系
    D. 单向传播式公共关系
19. 下列各项中,()不是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满分:2)
    A. 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B. 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C. 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D. 防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20.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是“企业的家”    (满分:2)
    A. 听觉识别系统
    B. 行为识别系统
    C. 理念识别系统
    D. 环境识别系统
二、多选题:
1. 巴纳姆恪守的信条是()    (满分:2)
    A.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B. 公众要被愚弄
    C. 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
    D. 凡是宣传皆是好事
2. 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有()。    (满分:2)
    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3. 大众传播的特点有()。    (满分:2)
    A. 受者广泛、分散
    B. 传播者职业化
    C. 近距离直接传播
    D. 借助人工媒介
4. 观察法的优点有()。    (满分:2)
    A. 直观性和可靠性
    B. 间接性和可靠性
    C. 简便灵活
    D. 繁杂真实
5. 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包括()。    (满分:2)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6. 危机处理的原则包括()。    (满分:2)
    A. 及时、诚恳
    B. 准确、专门化
    C. 消极应对
    D. 善于抓住根本
7. 关于双向沟通式公共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满分:2)
    A. 其产生于公共关系从艺术走向科学的时期
    B. 主导思想是投公众之所好
    C. 代表人物是艾维.李
    D. 其主导思想是“双向沟通,双向平衡”
8. 关于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说法正确的有()。    (满分:2)
    A. 它是公关活动中应用最多、较为有效的公关模式
    B. 其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环境
    C. 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D.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途径
9. ()不是公共关系人员具备的的知识素质。    (满分:2)
    A. 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
    B. 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C. 与公共关系无关的学科知识
    D. 与对象无关的特定的公共关系知识
10. 采用调查方法的取舍原则包括()。    (满分:2)
    A. 针对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节约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11. 公共关系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有()。    (满分:2)
    A.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D. 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12. 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    (满分:2)
    A. 愿望流言
    B. 求知流言
    C. 恐怖流言
    D. 攻击流言
13. 以下关于单向传播式公共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满分:2)
    A. 其主导思想是组织对公众必须坦率和公开
    B. 艾维.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C. 爱德华.伯奈斯为这一时期作出杰出贡献
    D. 这一时期强调双向沟通、双向平衡
14.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满分:2)
    A. 以美誉为目标
    B. 以互惠为原则
    C. 以公众为对象
    D. 以沟通为手段
15. 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包括()。    (满分:2)
    A. 树立组织形象
    B. 提高个人素质
    C. 优化社会环境
    D. 协调关系网络
16. 从目的上分类,可以将公共关系目标分为()。    (满分:2)
    A. 项目目标
    B. 联络感情目标
    C. 微观目标
    D. 改变态度目标
17. 关于舆论的基本要素,说法正确的有()。    (满分:2)
    A. 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
    B. 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
    C. 作为舆论客体的公众
    D. 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
18. 公共关系的间接功能中,对社会的作用有()    (满分:2)
    A. 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B. 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C. 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D. 增强组织的实力
19. 自身传播的特点有()。    (满分:2)
    A. 传播量大
    B. 内在形式
    C. 交流基础
    D. 使用广泛、频繁
20.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的重要性()。    (满分:2)
    A. 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依据
    B. 是协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依据
    C. 为评价公共关系效果提供了标准
    D. 是实现公共关系活动价值的保障
三、判断题:
1. 根据层次,访谈法可以分为()。    (满分:2)
    A. 集体访谈法
    B. 当面访谈法
    C. 常规访谈法
    D. 深度访谈法
2. 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    (满分:2)
    A.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
    B. 自卑的心理
    C. 慢热的心理
    D. 开放乐观的心理
3. ()都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    (满分:2)
    A. 尊重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
    D. 传播沟通的意识
4. 维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可以分为()。    (满分:2)
    A. 软维系
    B. 弱化维系
    C. 硬维系
    D. 强化维系
5. 关于名牌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有()。    (满分:2)
    A. 结实与脆弱的对立统一
    B.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对立统一
    C. 获利功能与促销功能的对立统一
    D. 满足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
6. 选择传播媒介的基本原则有()。    (满分:2)
    A. 根据公关工作的目标要求来选择
    B. 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
    C. 根据传播内容来选择
    D. 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
7. 公众的特征包括()    (满分:2)
    A. 宏观渐变,微观恒定
    B. 利益冲突,欲求一致
    C. 群体概念,个体显现
    D. 利益一致,欲求冲突
8. 下列哪些属于公共关系的职能()    (满分:2)
    A. 社会交往,组建网络
    B. 教育引导,培育市场
    C. 平衡利益,协调关系
    D. 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9.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有()。    (满分:2)
    A. 客体的权威性
    B. 主体的复杂性
    C. 目标的独特性
    D. 性质上的民主性
10. 按调查的空间分类,公共关系调查可以分为()。    (满分:2)
    A. 实地观察调查
    B. 地区性调查
    C. 省际调查
    D. 国际调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11秋《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