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发表于 2018-9-29 13:41:07

西南大学18秋[1115]农业生态学作业

1115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西南大学作业答案www.ap5u.com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a等于b+d    a大于b+d
    a等于b    a小于c+d
参考答案:a大于b+d;
2、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是[]。
    增施化肥
    增施化学农药
    增施有机肥
    污水灌溉
参考答案:增施有机肥;
3、最有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是[]。
    化工厂
    城市污水
    核电站
    畜禽养殖场
参考答案:畜禽养殖场;
4、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二氧化碳(CO<sub>2</sub>)
    氮气(N<sub>2</sub>)
    甲烷(CH<sub>4</sub>)
    氧化亚氮(N<sub>2</sub>O)
5、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食物链。
    捕食
    腐食
    混合
    寄生
6、下面哪种植物属于地下芽植物?[]
    竹子
    杨树
    玉米
    花生
7、青蛙与蝗虫等稻田害虫之间关系属于[]。
    中性作用
    捕食
    竞争
    原始合作
8、农业生产中,实行高矮相间的立体种植或深浅结合的立体养殖,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    作业答案


    组分结构
    营养结构
    空间结构
    时间结构
9、下面哪个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人类
    水体
    土壤
    日光温室
1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1、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
    碳
    钾
    水
    氮
12、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是[]。
    环境因子
    生存因子
    生态因子
    生物因子
13、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果树、林木的种植密度进行控制,这是[]的实际应用。
    群落交错区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14、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季节性消长
    生态入侵
    周期性波动
    种群的暴发
15、下面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生物?[]
    粮食作物
    农田杂草
    果树
    家畜
16、下面所列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沼气
1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减产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8、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气相型循环的物质有[]。
    氮
    磷
    钙
    钾
19、在诸生态因子中,下面哪一种属于主导因子?[]
    可以单独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能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的因子
    对其它生态因子有可替代性的因子
    对生物生长发育起直接作用的因子
20、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21、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
    种群增长
    种群的暴发
    生态入侵
    种群平衡
22、农业生态系统是[]。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23、以下哪个属于立体种养技术?[]
    稻田养鸭
    鱼鸭共生
    果粮间作
    林药间作
2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转移,其浓度将是[]。
    逐级减少的
    变化不定
    逐级增大的
    各营养级之间相同而恒定的
25、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海平面上升
    气温升高
26、能量利用的十分之一定律是由[]发现的。
    E.P.Odum
    V.E.Shelford
    R.L.Lindeman
    A.G.Tansley
27、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着其稳定性的强弱
    当生态系统的改变超过生态阈限值时,其自我调节能力就不起作用
    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或消失时,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28、海拔高度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替代作用
    补偿作用
29、下面哪个不是现代常规农业的负效应?[]
    A.能源过度消耗
    B.生产成本增加
    D.污染加剧
    生物多样性增加
30、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31、形成初级生产量的生物类群包括[]。
    化能合成细菌
    植物
    土壤动物
    食草动物
32、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低消耗
    高效率
    高投入
    低排放
33、下面哪些属于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作物轮作控制病虫草害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通过放养天敌控制病虫草害
34、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
    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气候条件突变
    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发生
    工业“三废”污染
3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地被、草本、灌木和乔木
36、下面哪些属于次生演替?[]
    草原放牧后发生的演替
    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生物群落演替
    从森林采伐迹地上开始的演替
    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
37、衰退型种群的特征是[]。
    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年龄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
    年龄锥体基部宽而顶部窄
38、下面关于生态平衡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平衡
    生态平衡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此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此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输出量明显大于输入量
39、下面所列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有[]。
    马→蛔虫→原生动物
    动物粪便→蚯蚓→鸡
    青草→野兔→狐狸→狼
    大豆→菟丝子
40、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食物网(链)简单
    矿质营养循环封闭
    信息少
    稳定性高
41、社会资源主要包括[]。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
    工业产品资源
    财力资源
4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价值流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流
43、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气相型循环的物质有[]。
    水
    钾
    氮
    磷
44、下面所列属于捕食食物链的有[]。
    青草→野兔→狐狸→狼
    大豆→菟丝子
    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动物粪便→蚯蚓→鸡
45、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生物包括[]。
    昆虫
    狗
    大象
    银杏
46、群落的演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群落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A.√
    B.×
47、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
    A.√
    B.×
48、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则稳定性越强,越有利于保持平衡。
    A.√
    B.×
49、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包含生产功能。
    A.√
    B.×
5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既包括有形的和直接的服务,也包括无形的和间接的服务。
    A.√
    B.×
51、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A.√
    B.×
52、所有农药都会在食物链中出现生物富集现象。
    A.√
    B.×
53、作物秸秆的燃烧会导致氮素的挥发损失。
    A.√
    B.×
54、地下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和高位芽植物属于植物的不同生态型。
    A.√
    B.×
55、如果生物对某生态因子耐受幅度很窄,而且该因子在环境中又不稳定,则该因子常常成为限制因子。
    A.√
    B.×
56、K对策生物的种群密度常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A.√
    B.×
57、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在思想和作法上是高度一致的。
    A.√
    B.×
58、大气中二氧化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土壤而进行的。
    A.√
    B.×
59、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温室气体调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
    B.×
60、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总要比初级生产量小得多。
    A.√
    B.×
61、组成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不是单独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A.√
    B.×
62、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一半时,其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A.√
    B.×
6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A.√
    B.×
64、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A.√
    B.×
65、循环农业的特征是资源低消耗、污染物低排放、资源利用高效率。
    A.√
    B.×
66、重金属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可产生生物富集作用。
    A.√
    B.×
67、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A.√
    B.×
68、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都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过程。
    A.√
    B.×
69、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则稳定性越差,越难于保持平衡。
    A.√
    B.×
70、植物的生长发育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A.√
    B.×
71、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群落比单一物种组成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稳定性。
    A.√
    B.×
72、利用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描述各营养级之间的比例关系,都有可能出现金字塔倒置现象。
    A.√
    B.×
73、J型增长曲线适用于无限环境中的生物种群。
    A.√
    B.×
74、重金属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不会产生生物富集作用。
    A.√
    B.×
75、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都是由自然环境组分与人工环境组分两部分组成的。
    A.√
    B.×
76、什么是循环农业?其主要特点如何?
77、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r-K生态对策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何指导意义?
78、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合理运用人工食物链技术?
79、什么是温室效应?简述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80、什么是人工辅助能?简述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81、农业生产中磷素的利用有何特点?人类对磷循环有何影响?
82、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83、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84、试述如何利用群落演替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
85、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增汇与减排措施?
86、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有哪些特点?如何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平衡?
87、试论述保持生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作业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南大学18秋[1115]农业生态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