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发表于 2018-9-14 19:54:40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二节1. 《诗经·秦风·蒹葭》的主旨是什么? 2. 《九歌》主要包括哪些篇目? 第一章第三节3. 简述《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陶渊明归田守拙之乐的? 第一章第四节4. 简述“行路难”诗题和李白《拟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5. 简要分析欧阳修《戏答元珍》“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第二节6.《论语·侍座》中为什么孔子会赞同曾晳的回答? 7. 《史记》的文学价值何在? 第二章第三节8.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思想脉络与主题 第二章第四节9.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眼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意思? 第二章第五节10. 简述沧浪亭的历史发展轨迹。 第三章第三节11. 如何理解晏殊词作的“情中有思”? 12.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13.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的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第四章第二节14. 结合干宝《搜神记·三王墓》内容,谈谈本篇的叙事结构。 15. 《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16. 简述陈玄祐《离魂记》的主题思想    第五章第二节17.简述《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18.简述《牡丹亭》的剧情梗概    七、论述题(试卷每题16分,共16分)范围为教材前五章所有讲过篇目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讲过篇目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的内容,答案参考概述和有关篇目课文后的“教学提示”部分。 第一章第二节1. 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第一章第三节2. 试分析李白《行路难》(其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第二章第二节3. 分析《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 第二章第三节4. 试分析《兰亭集序》中所体现作者对生死的看法第三章第三节5. 结合《定风波·莫听穿林》词和苏轼生平,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6.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四章第二节7. 结合《世说新语·雪夜访戴》,谈魏晋士人“兴之所致”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第三节8. 分析《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第二节9. 分析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第五章第三节10. 举例分析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的抒情浪漫色彩 八、作文题(试卷作文一10分,作文二30分,共40分)    作文一为应用文,作文二为命题作文。按所给条件和要求写作。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教材信息名称新编大学语文教程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宁稼雨 主编
版次2010年4月第1版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二)多项选择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三)判断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二、主观题部分(一)填空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二)名词概念解释题(试卷每题4分,共8分)六、简答题(试卷每题8分,共16分)范围为教材前五章所有讲过篇目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讲过篇目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的内容,答案参考概述和有关篇目课文后的“教学提示”部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