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如何使企业进入良性状态
第九讲如何使企业进入良性状态一个企业的状态要从个体开始观察,个体如果是负性的,这个企业肯定就会负面发展,如果个体是良性的,每个个体就会助推这个企业的发展。
企业如何进入良性状态
具体可以分三个方面:
(一)企业不要倡导提意见,而要倡导提建议
对话一:
有个员工汇报说:老板,我的主管做的不好。
老板:哪儿不好?
员工:用人不当,管理不当,乱花钱,有作风问题。
老板:说一说。
员工:他有这么多事,他和他嫂子还有关系。
对话二:
员工:我们这儿做的不好。
老板:你说怎么做?
员工:我也不知道。
不要闭嘴,心理学强调,所有的语言都是在进行(交流)中进行的,没有单独的语言。比如我说一句,“今天晚上9点”,你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说“今天晚上9点抢银行”,你是知道意思的。“今天晚上9点,咱俩在月下见面”,没有后半句,就没有前半句。
如果员工说:“老板,这做的不好”。
回答:“怎么做的不好?”
答:“原来主管做的不对,他有哪些错误。”
在诱导下就把问题越来越扩大了,如果问句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做的不好你说怎么办?”答案就是:“我不知道”。闭嘴,问题就截住了。
“我知道,货架不应该这么摆,现在的货架是用汉字摆的,按笔划摆多麻烦,现在很多产品都是打的英文的,应该按英文字母摆”。“行,你摆摆看”。手下提个建议,可能就让他去试,“他这样摆你觉得怎么样?”“行。”有办法再去说问题,没有办法就暂时按汉字摆,不要人为的制造问题。
(二)铲除伤痕文化和伤痕典型
有一个员工勤勤恳恳,为了公司的业务经常不回家,终于,他吐血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有些企业认为这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很多老板执迷不悟,希望员工都这样去工作。实际上,如果员工们身体状况出了问题,逼着他们加班或照这个方式,本来可以为企业工作十年二十年的,现在只工作三年就不行了,团队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一旦形成负性的这种文化,难以挽回,所以不要树立这种典型。
凡是这种典型的文化,都不要去学。负面的东西会把企业引向深渊,千万要拒绝。
(三)请专家给企业定文化体系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必须成立一个文化体系,没有企业没有文化能够支撑到底的。一个企业,当它有了产品,有了市场,有了技术以后,作为老板,一定要吸收一些贵族化管理的内容。现在,打天下的阶段过去了,要开始治理天下了,这个时候没有文化是不可能的,
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群体的相互作用文化
企业是一个个个体形成的,但是它和个体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两个鼠标的关系,既不可能进行交流,也不会进行互动,更不可能俩鼠标结婚生下一个小鼠标。鼠标是绝对的个体,没有鼠标群体,一万个放到一起,还是个体的个体,但是人不一样,只要两个人在一块,就有沟通和交流。三人即为群众,即为“众”了,因此,必须要讨论到群体的相互作用文化。
讲师:碰上一群狼,大家怎么办?
学员:跑。
碰上问题会逃避,这是中国整个民族都有的问题,大家都习惯于碰到问题,逃避掉。
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这个问题。
【案例】
有些人与世无争,评先进,让了;提工资,让了;出国机会,让了。因此就导致了一个结局,别人以为他什么都不在乎,有的事就不再通知他。例如评职称,老张过来了,“你们讨论啥呢?”“评职称。”“那为什么不叫我?”“你不争嘛”。“工资我不争,出国我不争,什么我都不争,我就想要个职称,你们怎么到这个时候也不通知我?”怪谁?因为养成这个习惯了,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争,所以大家欺负你。养成了一个被欺负的习惯,逃避是没有用的,善良是没有用的。
一个企业里,如果有一些人是这样的,大家都去欺负他,那对那些人也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企业不能提倡善良为主导的文化。《论语》上有一句话:“君子有所争,君子有所不争。”但是君子有所争在前,有所不争在后,该争的一定要争,本质的事情一定要争。
Æ 不能逃避
野外生存有一个原则,真正碰到一头熊或一只狼,《野外生存手册》上说:第一不能跑。因为这些猎食者,它第一口要咬脖子。像狮子一样,所有的捕食者都是高效率的,它知道咬住大腿,折腾半天,说不定给打得挺痛的。因此,老虎狮子都养成习惯,一咬就咬脖子,一举搞定,效率高。
如果一头狼扑上来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抬胳膊,狼咬到胳膊,血唰的就出来了。那种刺心刺骨的疼痛,会把你惊醒。所有的猎人,把刀拔出来刺过去,也许还有求生的希望。
因此,大家要记住,碰到挑战和麻烦,决不能转身。
(二)不应好斗
碰上一群狼,打这个行为,很多老板都会采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为什么大家要选择打呢?打是效率最高的,最快的。
【案例】
有一个做父亲的要试一试“做男人不能做那些爱斗的男人”的说法。回到家,看到儿子正在那儿看电视。
“儿子,爸爸今天辛苦了,给爸爸倒杯水好不好?”
儿子没反应。
“儿子,倒杯水好不好?”
“我看电视呢。”
“爸爸今天很累,你先给我倒杯水。”
“你自己不会倒?”
说根本没有用。
“倒不倒?”
“不倒。”
上去一脚就把儿子踢翻了。
“倒不倒?再不倒,我给你电视砸了。”
“好,停停停,我马上给你倒。倒完我这个节目还要看,你千万别动。”
儿子立马跑去给倒水。
“爸,我看电视了啊。”
“看去吧。”
一脚搞定。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是这样,很多的企业决策也是这样,的确有效。没有人敢作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强者们要弄清楚做这个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搞定所有的人?搞定所有的对手?但是如果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子孙后代幸福,是为了让自己有良好的生活质量,那就不必要这么干。
一个企业一旦老板是这种风格,手下都是这种风格,部门之间也是这种风格,谁跟谁不合理了,有冲突了,看谁能搞定谁,企业怎么不可能四分五裂,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呢?
因此,不能用对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立虽然有效,但是它的结局是悲惨的。
【案例】
历史上南斯拉夫出现过两个人,一个是米卢,一个是米洛舍维奇,都是塞族人,都是一个年龄,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出生的。米洛舍维奇现在什么结局?被抓起来,老婆被抓起来,女儿被抓起来,在监狱里还有人毒死他。而原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呢?在中国挣了很多钱。米卢挣钱很快,(做广告)给他一杯酒,你就说这杯酒好喝。好,米卢就拿起来,连话都说不成,大曲好喝,一千万到手了。
一个男人最自私、最低级的野心是什么?金钱想有一千万,想十二个美女追着你。假设最低的愿望是这些,我们怎么去实现它?
米卢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米卢这个人,就从来不打,米卢实施了一种文化,给中国带来了这种感觉。在带领中国足球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足球赛后,有记者问“米卢先生,告诉我们,你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的秘诀是什么?”米卢回答:“态度决定一切,快乐足球”。
米卢说,中国的条件比韩国强多了,球场条件比韩国强多了,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也比韩国强多了,我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是一些和谐的气氛。米卢还是很有保留的,他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斗,不和谐。
米卢说我是一些和谐的成分,足球的灵魂是和谐,而不是脚法,虽然脚法是必须的。
企业的管理灵魂也是和谐,只要企业人与人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是和谐的了,技术就肯定能到大力的发挥。企业上到一定规模以后,有了产品以后,有了一个团队以后,一定要最终达到创立和谐的气氛。
【案例】
诸葛亮一生聪明有智慧,但是他是最制造内部矛盾的人。制造到什么程度?刘备刚刚起家,诸葛亮是军事,先火烧博望新野。
第一仗让张飞去打,张飞说行,得立军令状,张飞说我行,我肯定拿下来。果然拿下来了,诸葛成心安排的。不错,这是说明我对了。
然后派赵云去攻第二座城,谁知道赵云碰上麻烦了,那个攻城守将,想把他的妹妹嫁给赵云,赵云舍不得下手。最后赵云还是把它拿下了,诸葛亮也算弄对了。
关羽去攻长沙,关羽说行。长沙是重镇,你至少要带三千人,关羽说五百名刀斧手就可以了。必须带三千人。我拿不下来提头来见。签军令状。签就签。关羽到了长沙,有个黄忠,打不下来。打不下来,诸葛亮高兴了。
正高兴呢,出来一件事,魏延为了救黄忠,把长沙太守韩宣杀了,献了长沙的城,攻下来了,不战而胜为之上。关羽高兴了,刘备高兴了,全队都高兴。但是这个时候诸葛亮说话了:主公,我今夜观天象,有反星下世,一看原来是魏延,魏延脑后有反骨。刘备还是有王者风范的:我们拿了一座城,得了十万刀枪,五千匹军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说魏延,我的很多人都是投城来的,假若如此,现在有人来投就把他杀掉,说他反骨,以后还有谁来投?
这个时候诸葛亮应该以目的为标准,团队壮大了,有地盘了,正好达到目的。但诸葛亮这个人是不讲目的,只讲对立的,他给魏延留下一句话:他日我必杀之。
魏延跟了刘备打了一辈子仗,没有反。诸葛亮到临死,所有事都安排停当了,最后想起了一件事,魏延没反呢,怎么办呢?证明我预言错了呀,一世英名被毁了呀。
管理者当中,不少人是这个样子,企业发展不发展不重要,说话算数不算数,东西能不能推行下去才重要。内部的人,我再不收拾你,我收拾得了谁,斗争性的气氛特别强大,气氛特别强大。然后,诸葛亮就设了个计,把魏延给逼反了。当时五虎上将已经都去世了,而六出祁山,魏延都是先锋,他威望高。整个魏国只有一个人不听他的,最反对魏延,那个人是杨宜,后来军权就交给杨宜,但他不是武将,不是元帅。实际上从人格上就可以理解,因为蜀国这个群体,最跟魏延作对的就是杨宜,诸葛亮就把军权交给了杨宜,魏延不服,不服就要去夺权,夺权不能算反。怎么能反呢?又设了个圈套,把魏延给干掉了。诸葛亮临死不忘杀魏延。
这种斗争性的文化,是非常强大的。
【案例】
司马家族就不一样了,有一天,司马皇帝正在那下围棋,忽然有人上报,说杨斛不听你的话,让他去打这个吴国,他不仅不打,还和吴国的元帅陆亢在一块喝酒。前两天,杨斛和陆亢一块去追踪打猎,陆亢那边射的那些东西,最后杨斛都给他送回去了,还把自己的东西送他作为礼。过两天,陆亢又弄一些酒送给杨斛,他们在一块还欢乐,没有服从您的命令。
司马皇帝说,不战而胜,不战而取之,岂不更好。
司马皇帝认为,我派的人我就得相信他,我就得给他权限,我不能听别人的谗言。你说他,我知道,因为我信任杨斛这个人,他虽然违抗我的具体做法,但是这个人是可靠的。因此,不鼓励内部争斗。
【案例】
唐朝李世民时代,有一个人上奏说:“皇上,我们家元帅准备造反。”
“你怎么知道?”
“他们在后庭议论,说你怎么怎么不好,什么分配不合理,他们准备造反。”
李世民说:“来,把这个人杀掉。”
并颁布了一项法律,所有的下级去告上级的,所有的仆人去告主子谋反的,一律斩首。
李世民给人一种感觉,我绝不制造内部的矛盾。
有人又问:“他真反了怎么办?你不让他去告,万一他真反了呢?”
李世民从不扎钉子:“他基本上不反,对不对?反就反呗,我还搞不定他吗?搞不定我这个皇帝,我能做得下去吗?”
有实力,很自信,不怕他反。“我天下做的本来就好,百姓拥戴我,我不怕反。”
有人问:“真把你反掉了呢?”
“说的太好了,”李世民说,“如果这个人能把我干掉,说明他比我有能耐,那是天命所赐,我宁可有一个比我更好的人来统治天下。但是我在这个天下之内,决不给自己制造混乱。”中国有一句最重要的话,心大为王。
“我不怕他反,如果他真能反过我,那是命。”
因此,一定要学会一种和谐的文化。
有的人担心做不到或者做不长久,这些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来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和谐不了。
松下幸之助从20岁开始到50岁,吐血尿血30年。因此他经常是不工作的,派别人去工作,他剩下的有40%~50%的时间,都在禅房度过的。
不要以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近实务,一个老板必须跳出来。
练字练到一定程度,字出不来了应该去练剑。
练刀练到最后,练不出来,应该去练字。
管理永远都是相反的。
(三)变成狼
怎么样才能达到和谐?有关和谐这方面,张瑞敏给了一个评价,他认为不应该打也不应该跑,他认为应该变成狼。别人强烈的反对你,反对得越强烈,越证明这是机会。
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发达的团体和民族,做的都是很好的。
【案例】
韩国足球队跟墨西哥打,打一次败了,打一次败了,连败八次。韩国人想什么,终于找到机会了,没有哪一个教练,像墨西哥队教练更加懂我们韩国队。韩国人想,碰上救星了,一定要把这个人弄过来做我们的教练,花多少钱都行,最后请到这个人,这个人叫希丁克。让亚洲队能踢到前四名,把意大利队干掉了。
意大利这一群球员,从进了场子到离开韩国队,他的眼睛都是迷糊的,不可想象,怎么可能在最后一分钟,让人家进个球,让韩国队把意大利队给干掉了。后来韩国人对希丁克喜欢到什么程度,说“希丁克先生,当我们的总理吧。”
企业的老板、主管必须有这种胸怀,有这种气魄。有一个人反抗了你八次,收拾了你八回,连续八回,你只要碰到他,就没有招,那就是你的救星来了,不能想到我干掉他,那你就成诸葛亮了。凡是动干掉他的念头,你就是一个小男人。所以说变成狼以后,你变进去了,它会给你带来很多,你想象不到的,给你打开一个新天地,一定要有这种感觉。
变成狼以后,会发现狼更博爱。比如到大厦门口,不知道谁扔一个小弃婴,有没有可能,一个正哺乳的母亲,把他抱回去喂奶?有可能。因为我们毕竟是有爱心的,但是看见一群小猪没人喂,有没有可能把小猪抱在怀里喂?不会的。
狼做到了。狼妈妈看见小猴子,抱回去喂;有一头小猪,抱回去喂;人类的婴儿,抱回去喂;看见狗的婴儿,抱回去喂。因此,世界上有狼人,狼猪,狼狗,狼猴。
进去了就会发现的,将给你一个广阔的天地。
【自检9-1】
如何使企业形成良性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9-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