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10-15 08:32:34

第三讲 组织中的决策

第三讲组织中的决策(上)

前言

企业中的决策,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要分清楚,该管的不管就会有漏洞,不该管的管了就会耗费精力,会衍生出许多无关目的的事情,陷入纷繁之中不可自拔,也就无力去管该管的事情了。
忙。
汉字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体现。“忙”字怎么去解呢?左边是什么?心。右边是什么?亡。凡是忙的人都是什么人?心死为亡。没心了才忙,以后再也不要说“我很忙”。一个企业家说我很忙,就说明你有些事情没管到,有漏洞,说明你已经心中无数,指挥不清,头脑不清晰了。
首先要改变这个忙。如果看中国历朝历代帝,玩得最多的有俩皇帝,一个就是司马懿,一个是李世民。李世民玩得是最多的。美国历史上最不忙的皇帝(总统)是谁?克林顿。克林顿统治那八年称为黄金期,那八年出生的孩子都叫“黄金子”,因为克林顿创造了美国八年连续经济增长。所以,员工应该像蚂蚁一样勤劳,蚂蚁里最勤劳的工蚁没有性别,没有爱情、没有繁衍,因此它可以忙,因为除了这没有别的事干。很多男人忙到最后没性别了,什么都消失了,所以不能像蚂蚁一样。中层应该像狼群一样统筹协调,高层老板应像狮子一样懒惰雄踞。

【案例】
狮群中有一头雄狮在大树下一趴,好,周围平安无事,这个雄狮可能一生都不用去做事,搁那儿就行了。其他的狼群豺狗,别的狮群一看,“这没有狮子”,就出事了,因为知道这头狮子没有雄踞的能力。如果雄狮很自信趴在这儿,就表明“来吧,谁我都能收拾得了”。如果到处跑它就不自信,说明有些事它收拾不了,趴在那儿就肯定是自信的。
除了理念以外还有方法,另外的一个格言:理念、方法和技巧是同等重要的。

迈尔的四种决策问题类型(一)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大家记住这个人。美国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尽早地接触了心理学这个最先进的人类文化,哲学仅仅是思辨的,自然科学是物的,而美国人在研究生活人类事件的时候,人性化的时候,它既定性又定量,又有时间概念又有空间概念,把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放进去了。而中国式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经过心理学的洗礼,没有经过逻辑学的过程,我们这个民族缺少定性定量时空观念。
不信的话试一试。

【案例】
有四项要决策的事情:
一个企业的进料和销售。生产电脑的,送料从哪里进,用什么样的塑料纸,电脑壳卖给谁,我给谁加工电脑壳。是进料和销售的问题。
最近电工班新进了一些工具,原来的工具是国产的,现在是日本的,谁佩戴身上怎么分?或者是其他的厂房那些工具怎么分?
工会最近搞活动,五一、十一、过节了,给大家搞团队凝聚力活动,600人,有320人要去黄山,有300人要去华山。投了几轮票都意见各半,怎么办?
一个企业改制方案、改革方案,股份制改造,明年的利润怎么分配?定岗定员以及工资调整。
给进料和销售做决策。什么人来做决策?领导。
电工班的新进工具分配应该谁来做决策?什么人来做决策?雇员。
去黄山还是去华山意见各半的时候呢?什么人来做决策?群众。
企业改革方案?什么人来做决策?领导。
两个是群众两个是领导。像群众去黄山、去华山旅游已经投了几轮票了,有结果没有?没有。最没有效率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民主决策。这种事领导定了就定了,因为原来已经经过了民主程序,最后大家选了两个地方,所以就可以通过投硬币来决定。
    比如投硬币投中了黄山,同意去黄山的就会说:天助我也。同意去华山的就会说:运气怎么这么差。然后就不议论了,到此为止。
一个企业要做决策的这类的事多还是关键的事多?是这一类的事多。每天大量的决策并不是关键性的决策。而是这一类的决策。很多麻烦事看着是事,它并没有什么意义。决策好了没有意义,决策不好反而带来麻烦。
迈尔就把整个决策分了四类。

(一)第一类:高质量低认可

就像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这是高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跟谁合作将决定产品的销量以及盈利。但它是低认可,因为员工不参与,员工管不着这些事,所以员工反而不去管。大家不要以为,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最关键的事,而最关键的事老百姓是不关心的。这叫高质量低认可。这种事情应该由管理层或专家来决策。

【案例】
三国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袁尚(袁立)逃亡在外,打还是不打,追还是不追?
曹操在问手下的智囊团。曹操手下养了许多谋士,比如说荀彧、荀攸、许攸、郭嘉等等。夏侯敦站起来了:乘胜追击,穷寇要追。袁尚、袁绍他们在河北的势力很大,如果不把他们打下来,将来遗患无穷。
许诸也站出来了:夏侯将军说得对。
荀彧也站出来了:我也赞成出来打仗,因为袁氏家族力量强大,北方几乎被他们占领,他们死灰复燃的能力会很强的,而且现在打下他们很简单,而且现在许都没有人来骚扰。估计一两个月就把他们拿下了。
曹操欣然点头。
这个时候郭嘉说:袁尚(袁立)是袁绍的孩子,袁绍这个人独断专行,过去对塞外的公孙瓒一直是想吞掉的。现在他逃到那里,公孙瓒一直正处于犹豫状态,因为过去他害怕袁氏家族,现在袁氏家族逃过来了。公孙瓒一是会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二来如果我们去打他,把他们一锅端,公孙瓒就知道曹操势力更强大,得和袁尚(袁立)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如果不去打,守在这儿,公孙瓒就知道曹操无心取我,就借此把袁尚(袁立)抓住送给曹操。一是铲除了仇人,二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公孙瓒肯定是这么想的,不出一个月,人头就会送来。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因为在曹操发现,郭嘉的智力水平远远超出他的视野范围。郭嘉总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人的心理,他不看势力大小,军力大小,而是看心理变化怎么样。过了半个月,将军们都忍不住了。又过两天,人头送来了。
曹操凡是要有动作之前,一定要跟管理层商量。要人尽其言,最后让人们找出来最本质的,最有效率的那个部分,最低消耗的那个部分。现在很多企业家为什么老是在后悔,老是做事很困难,因为他没有找到最捷径的、最低消耗的、利润最高的那个部分。
所以,这种事件一定要由管理层和专家来做,老板可以最后做决定。曹操可以做决定打,但是在做决定之前要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可以等的方案,这样兵不血刃,袁尚、袁立被抓到了,而且全国人民感觉他不是尚武的人,不是好战分子,而且公孙瓒会守住边塞。所以,对高质量低认可要这么做。
第四讲组织中的决策(下)

迈尔的四种决策问题类型(二)

(二)第二类:高认可低质量

电工班最近分来了一套新工具,或者电脑室最近弄来了几台新电脑。由谁来分?虽然对公司来讲都是一样的,但是谁用是不一样的。谁用谁舒服,谁用谁方便,谁用谁感觉好。那么肯定有分配的问题。
“电工班弄了几套工具,总共十个电工,现在三套没法分”。
“小李、小张、小孙,他仨。”
第二天有人议论“为啥他仨呀?小李我能理解,老板的弟弟,我认了,表弟。小孙呢?为什么不给我呀?我最欣赏日本的这种工具了,为什么不给我?去年的年度优秀员工是我,为什么不给我?”“因为你忘了,你记不住了。哦,小孙的妹妹和老板走得很近。”又完蛋了,又出事了。所以,只要管理层或领导去做决策,都会带来影响。上面的1到了下面就放大到10,放大到100。这种事情老板千万不能做决策,如果电工班长,后勤处的部长连这个事都做不到,这种事都来等老板决定,好,大家就会养成习惯,老板喜欢做决定。
老板就会搞得天天很累,天天很累,习惯了,不自觉了,因为做决策太多了,而且下边人会议论说老板整天办错事。

(三)第三类:低质量低认可

就像出去去哪儿玩的这种事,连人都不用。希望以后老板准备点币,来扔硬币。企业里边有60%的问题可以扔硬币。发袜子还是发手套?扔。去黄山去华山?扔。扔完以后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不是人做的决定,没法议论。

(四)第四类:高质量高认可

只有这一类的事情需要民主。
千万不要什么事都去民主,更不要以道德感来标榜自己。
凡是最民主的企业肯定是效率最低的,反应最慢的,决策最不灵敏的。人事制度改革、公司制度改革、股权分配、利润的调整、明年利率上升率的调整都要由民主集中。这些事情不能匆忙,不能仅仅是由专家来做,最好要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让大家都去发表意见,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尊重,认为自己属于企业的一分子,有说话的权利。但是只有这一类事情需要这么做,其它的不能这么做。
所以,很多企业家天天做的决策有四分之三都是失误。按照迈尔的这种说法,当老板的进行决策的东西还多不多了?不多了。

【自检4-1】
迈尔的四类决策有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4-1
答案4-1
返回
迈尔把整个决策分了四类。
(一)第一类:高质量低认可
(二)第二类:高认可低质量
(三)第三类:低质量低认可
(四)第四类:高质量高认可

案例:康熙的管理艺术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最长的,说明他的管理艺术好,心情好。说明他清闲。
康熙就有一个特点,什么事情他都不做决策。
有一个人说:“皇上,最近我们发现,国家粮库的总管贪污粮食。”
“你有证据吗?”
“没有。”
“找证据”。
过两天又来了:“国家粮库总管李爱卿盗窃粮库”。
“有证据吗?”
“没有”。
“去找证据”。
又过了一段时间,黄爱卿来了:“皇上,我要参本,李爱卿盗窃国家粮库,霸占农田。”
“你怎么知道?有证据吗?”
“有。请看,我的外甥的地被他占了。”
“哦,怪不得呢。”
“他把我外甥的地以两块银元的价钱买走,卖了十万块银元,中间差价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八块。”
“啊,有这种事?”
“那请看地契,这是卖地的钱,这是买地的。两个地契都在这儿搁着。”
“这个家伙胆大妄为,你敢不敢参呢?”
记住康熙这句话。
有一句格言叫做“世界不是身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假如你不知道内在的没有预知的东西,如何决策?要尽量地减少自我决策。
康熙问:“你敢不敢参他?”
“我敢。”因为他气急了,什么人连我侄子的地你都敢收拾,你比我还低呢!我是二品,你才三品,他觉得他受了屈辱。
然后就上朝。
“皇上,李爱卿他贪污国家粮款,他霸占农田,有证在此,这是买地的契,为两块银元。这是卖出去的地契十万银元,中间差价全部落入私囊。”
“李爱卿你认不认?”
“我不认。”
“不认,那枢密院去查,都察院去看。”
最后查到事实确凿,
“按律该怎么?”
“当斩。”
李爱卿家被斩了。祸灭九族。剩下的十二族恨谁?参他那个人是谁?黄爱卿。恨康熙还是恨黄爱卿?恨黄爱卿。
康熙知道:我是全国之王,所有的事情大事都要经过我,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我决策,这一生杀了20个大臣,祸灭九族,有60万人要跟我干。现在呢?黄爱卿恨李爱卿,李爱卿恨马爱卿,张爱卿恨孙爱卿,他们互相恨,没有一个人恨我。
由于老板是权力最集中的那个人,因此一定要记住,不能轻易做决策,要把权力分化。因此康熙的皇帝做得是最成功的,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封建王朝。

福报比努力更重要

有关这个方面还有一个人,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究。中国大陆最后一个大儒是梁漱溟,台湾的大儒是林清玄。2007年春天应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徐木兰教授之邀,到台大企管所演讲,题目是“人生是不可管理的”引起了强烈的讨论和回顾。
学习管理的人,同时认识到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和人生是不可管理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请所有的管理人员记住,人生是可以管的,但人生也同时是不可管理的。
记住一句格言,所有的管理都是相反的。因为没有管理就没有目标,就没有计划,就没有分工,就没有效率,就有浪费。但是如果所有的事情管理就可以达到,世界就不可理解。比如想成为世界第一,通过管理能拿到第一吗?想今年的利润由三千万到一个亿,通过管理就能达到一个亿吗?如果认为是的话就出问题了,往往达不到目标,为什么呢?是什么决定能不能进入一个亿,是什么决定能不能进入世界第一?未来最终由什么来决定?结果由谁来定?
林清玄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岁月中浸洇愈久,愈会发现到人生不可管理的事实。
如果一个人一生看不清那不可管理的事实,应付地终其一生,在无偿的名利、权位、情感中迷离、流浪直到老死,永无平安幸福之日,所有搞管理的人做企业的人一定得清楚,我可管的部分是哪一部分,我要下功夫把它做细,我不可管的是哪一部分,是留给别人的。
林清玄讲,如果能在美丽中欣赏美丽,在痛苦中觉醒痛苦,超越什么在每一个生命过程中,都有坚毅的心情广大的胸度那就好了。因此在决策这个部分,大家一定要清楚。
假如说把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当做长江的话,怎么才能管理好长江呢?那就是长江本来该多宽就得是多宽。本来它应该是20公里宽,为了围堰造田给它变10公里了,那不发水才怪。上游本来不应该有人,源头应该全部是森林覆盖的,下雨的时候,流在江里的水是雨水量的2%。所下的雨水都在每片树叶上、每条树枝上、每个树缝里。下这场雨的水可以流50天,因此土地得到了灌溉,而且不会泛洪水。如果不认这个命,非得把上游的树都砍了,下雨会有多少的量流进江里?120%。除了下的水以外,还包括泥沙也进来了。

【自检4-2】
“所有的管理都是相反的”,根据本课程的原意,这句话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讲 组织中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