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网院2018年软件工程 ( 第2次 )答案
第2次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软件实际上就是由程序和对程序的说明文档构成( )。
2. 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白盒测试法( )
3. 软件实际上就是程序( )。
4. 错误推测法与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有很大关系,因此对错误的发现能力相对较弱( )。
5. 支撑软件以系统软件为基础,以提高系统性能为主要目标,支撑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行,主要有环境数据库、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组。( )
6. 复杂系统的对象模型包括“包”层。
7. 构件组装模型融合了螺旋模型的许多特征,本质上是演化的,支持软件开发的迭代方法。构件组装模型是利用预先建造好的“构件”来构造应用程序的。( )
8. 软件配置项主要包括计算机程序、文档两类。 ( )
9. β测试是一种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
10. 根据软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把WPS、Word、Excel等软件划分为通用软件。( )
11. 软件设计阶段要解决软件“做什么”的问题
12. 在编程过程中,程序的数据说明应该次序标准化。
13. 环域复杂度确定了程序中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所必须的测试用例数目的上界。( )
14. 构造只能建立在已存在的模型元素基础上
15. 分析过程就是提取系统需求的过程。
16. 软件测试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任意调换( )
17. 如果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错误,则可以判定软件已经没有错误了( )。
18. 脚本描述用户与目标系统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典型的交互过程。
19. 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设想所有可能的出错原因,然后试图用测试排除每一个假设的原因。( )
20. 判定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
21. 自顶向下采用的是泛化的方式,从父类归纳出子类。
22. PAD图表示的程序结构的执行顺序是自最左边的竖线的上端开始,自上而下,自左向右。( )
23. 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达到不出故障、持续运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可靠性。
24. 面向对象系统的确认测试时面向白盒的,且可以应用传统的白盒方法完成测试工作。
25. 划分模块可以降低软件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所以应该将模块分得越小越好。
26. 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应该首先定义数据结构,然后设计实现服务的算法。
27. 设计必须实现所有包含在分析模型中的需求,而且必须满足用户期望的所有隐含需求。( )
28. 服务就是类的行为。
29. 在变换分析中,变换中心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征,因此,变换中心只能有一个。
30. N-S图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嵌套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层次关系。
31. 在关系型数据库的第二范式中,所有关系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
32. 对象图与类图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表示形式。
33. 构件是逻辑架构中定义的概念和功能在物理架构中的实现。
34. 信息隐蔽原则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35. 传递信息的对象的动作也是事件。
36. 用例是在需求分析之前就由用户提供的图表。
37. 状态图中可以由多个终态。
38. 在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应该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并保持界面一致。
39. 自底向上采用的是细化的方式,从子类细化出父类。
40. 状态图与事件跟踪图是平行设计的。
答案:
一、判断题(100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