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小学语文教学论形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课程”一词,在我国出自先秦时期的一部教育论著 。
《学记》
2.在西方,“课程”一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为“ ”,用来说明幼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于是转义为“学习过程”。
跑马道
3.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 。
《语文》
4.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 》(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5.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 》(实验稿),适应新世纪的“新语文”登上语文教育的舞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台湾的小学语文课程名称为《 》。
国语
7.“语文”的“语”指 ,“文”指文字、文章、文学等。
语言和言语
8. ,指以语文教材与课外读物为文字材料中规范而优美的言语,对小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教育与言语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0.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蒙学”,它所使用的教材称为“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蒙学读本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 )年。
1900
1902*
1919
1949
2.“国文”科的名称始见于( )。
《钦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钦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3.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即新学制,其中小学学制为()。
5年
6年*
4年
3年
4.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独立成章,明确规定“国语”一科教学内容包括()。
语言、读文、作文、写字*
识字、读文、作文
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读经、识字、写字、作文
5.1997年,由()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
《人民文学》
《文艺争鸣》
《文学理论》
《北京文学》*
6.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只有()个,加上四声和轻声,也只有()个。
5151337
4151335*
4181323
4201353
7.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它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又不断吸收古词语、方言词和外来词,它的词汇日益丰富,仅常用词就有()个,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约()条。
多音节词2000065000
双音节词2000065000 *
单音节词3000056000
双音节词3000056000
8.汉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为()。
50%-60%
60%-70%
70%-80%
80%-90%*
9.我国古代学校开发课程和教材的鼻祖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修订和编纂了几种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四书”
“五经”*
“六书”
“三千百”
10.语文能力是靠反复练习形成的,语文能力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都说明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强的课程,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
实践性*
理论性
活动性
人文性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 。
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
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
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
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2.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包括: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思维
3.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六年一贯统一设计
五个领域协调一致*
三个纬度有机融合*
4.国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哪些特点: 。
强化民族意识,尊重多元文化*
教材内容人文性和生活化,教材形式丰富性和多样化*
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学本*
语文训练情景化,学习方式活动化*
读写说写紧密结合,言语实践开放突出*
5.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 。
学生互动而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科书、教学挂图等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
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师生互动而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这对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意义和启示?
答案要点:
语言学习是掌握其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知识及其运用能力;
语言习得即练习言语,是提高自己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语文”的教学,要求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应联系教学实践作答。
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互相帮助、竞争的环境中的 活动。
集体交往
2.自主学习是一种 监护的学习。
元认知
3.合作学习不否定 的评价,但是更强调学生所在的合作学习小组自身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
4.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改善传统的师生 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单项交流
5.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 的原则,即在小组内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同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6. 是言语实践的基本方式。
听说读写
7.源于实践经验,从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归纳而来的教学模式称为 。
归纳型教学模式
8. 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指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过程。
语感
9.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从“双基”传授转移到 。
智力的发展
10. 指教师在教学或指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动、灵活的聪明才智。
教学机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掌握()为主的学习。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理论知识
书本知识
2.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责任心和荣誉感等,属于(),由其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动力作用较大,维持时间较长。
情感因素
理性因素
智力因素
非认知因素*
3.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
独立性
主动性*
开放性
互助性
4.()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互助学习
5.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人数一般在()人之间。
3-5*
5-8
4-6
2-5
6.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展开的,这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主题
知识点
片段
问题*
7.实验证明,学法指导课一般宜在()开设,每周一课时即可。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8.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论述属于哪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感教学模式
愉快教学模式*
接受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模式
9.语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内在联系,从(),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领悟”—“感知”—“积累”—“运用”
“感知”—“领悟”—“运用”—“积累”
“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感知”—“积累”—“领悟”—“运用”
10.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或课外指导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
教学策略
准备策略
实施策略
评价策略*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的 特点,非常适合处于心理发展重大转折时期的小学生的学习。
具象性*
情感性*
抽象性
人文性
2.开设学法指导课,一般应考虑哪些问题: 。
在哪个年纪开设*
讲多长时间为宜*
讲些什么内容*
采取什么方式*
3.教学模式主要由哪几方面构成: 。
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师生作用*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
重视调控学生的内外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重视教学的开放性*
5.“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媒体设计*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要适应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
要考虑教师的水平与特长
2.古诗所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语文教学也是潜移默化地渗透文化及精神的熏陶与感染的,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即可。
第三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是儿童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识字写字
2.心理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活动对大脑两半球均有一定的“刺激效应”, 尤甚。
右脑
3.汉字形体优美,结构讲究 又富于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活,体现着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对称
4.汉字是“构造性”文字,有一套功能奇特的部件( )和有趣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
偏旁部首
5.《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和要求是:“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
6.《语文课程标准》在注重阅读背诵,强调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来养成语感的同时,还强调“ ”。
生活体验
7. 是指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变序教学
8. 是语文实践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
9.教学设计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注重 。
实践性
10.小学语文网络教学,其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以学生开放式的学习为主,学生 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信息传递和反馈在教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教师的评价和把握课业的进程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阶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会写。
3000,2500*
3000,3000
2500,2500
2500,2000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蒙学识字传统:()。
韵语识字
读书识字
重视写字
教师示范*
3.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写字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是()。
端正平稳,自然舒展
手指离笔尖一寸
胸前离桌面两拳*
眼睛距书本一尺
4.“()”是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并持某种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的批判,以辨明其思想源流、社会价值、文化品味和艺术特色等。
探究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
阅读反思和批判*
引领式阅读
5.小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参加校园或社区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
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
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6.“生活作文”模式产生于:()。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7.()训练法主要是刺激和引导学生探索写作内容及其多种可能性,其训练的具体形式相当灵活,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出了一个话题之后,吧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一组,每以小组围绕话题尽可能地敞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他希望他地同学回答的问题。
“生活作文”
“头脑风暴”*
“自由式写作”
“生活体验”
8.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为脉络,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流派,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道德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9.教学设计时,一般来说,可将()为教学的切入点,以()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赏析和品味,深刻地感悟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层语言符号层*
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
表象层内涵层
内涵层表象层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自动系统。
CAI*
ACI
IAC
AIC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有: 。
出示声母或韵母*
读准声母或韵母*
拼读音节*
指导书写*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有: 。
笔画部件分析法*
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形象识字法*
形近比较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
配乐朗读式*
多样性的复述*
设置有关理解全文内容的问题*
列结构提纲*
4.习作教学的基本经验和教学方法有: 。
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习作教学要从内容下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5.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应注意哪些要点: 。
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
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
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 词与句的教学
(2) 段篇教学
(3) 朗读与默读
(4) 背诵与复述
(5) 精读、略读与速读
(6) 阅读教学中的听、说、写训练
(7) 课外阅读
从以上任何一方面进行论述均可。
2.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度到写“小文心”。结合课程相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种写作理念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参考答案:
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可以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传达的习作改革进行论述。
(1)降低要求,淡化文本;
(2)重视情感态度;
(3)讲究过程与方法。
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它要求测量者尽量排除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结果的 。
客观性
2.从评价的目的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应从过度偏重甄别和选拨转向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的 。
可持续发展
3.从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来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诸种过了多样化和灵活性。“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 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
4.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 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综合性
5.小学语文考试结果的评价,是为了 ,对考试结果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该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促进学生的发展
6.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 与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目标的具体化。
教师个体
7. 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
8.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是 。
教师
9.小学语文“双轨”教学中的 能产生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自由读写
10.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可以从学历、非学历提高和 两方面着手。
专业化发展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三个纬度提出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即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即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保证,即语文学习的()。
智力 智慧 动力*
智慧 智力 动力
智力 动力 智慧
智慧 动力 智力
2.小学语文考试形式改革中的口试,目前可实行的方式不包括:()。
背诵与复述
提问
口头小作文
听写*
3.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不包括:()。
设计说明
系列作品
反思记录
教师评价*
4.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师素质指标不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理论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教学科研素质*
5.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师职责指标不包括:()。
育人管理职责
教学科研职责
协同工作职责
个人提升职责*
6.()是中国传统教育及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7.()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设了“沧州精舍”,并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颜之推
柳宗元
黄宗羲
朱熹*
8.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著名的()中。
《十二条原则》*
《广师说》
《四书训义》
《论师道说》
9.“师道尊严”是由()开始的。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10.()的《大教学论》,认为教师的角色服从于自然主义的德育体系。
夸美纽斯*
杜威
布鲁纳
苏格拉底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全选
2.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
道德品质
学会学习
沟通与交流
思考与推理
个人与社会责任
全选
3.小学语文考试形式改革包括:
书面测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
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全选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确立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巧妙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程,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恰到好处
树立精品意识,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
全选
5.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发展现状,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强调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紧密结合
重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坚持“以人为本”
全选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说明小学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特点与过程。
答案要点:
基本特点:
(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位“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
(2)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即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的研究方法。
基本流程:
(1)明确问题;
(2)收集数据;
(3)初步研究;
(4)确定行动计划;
(5)实施行动计划;
(6)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论述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
2.论述“传道、授业、解惑”是否能归结为“教师”的含义。
答案要点:
教师角色的改变,从古至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言之有理,理论正确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