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题 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练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 (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迁移
2、掌握了心理这个概念,再学习思维这个概念,这是 (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念水平分类,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 ( )
A、顺向迁移 B、正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4、图片、幻灯、影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属于 ( )
A、实物直观 B、语言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象直观
5、认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是遗忘主要原因的学说称之为 ( )
A、干扰说 B、动机说 C、压抑说 D、痕迹消退说
6、短时记忆的单位是 ( )
A、语词 B、概念 C、符号 D、组块
7、技能属于 ( )
A、活动方式 B、知识经验 C、心理特征 D、心理状态
8、词汇的学习属于 (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9、心智技能又称之为 ( )
A、动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智力技能 D、操作技能
10、对认知的认知称之为 ( )
A、元认知策略B、元认知 C、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
11、复述策略属于 (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
12、操作技能形成后,动作控制主要依赖于 ( )
A、视觉 B、听觉 C、动觉 D、肤觉
13、最先发现遗忘先快后慢之规律的是 ( )
A、艾宾浩斯 B、冯特 C、桑代克 D、斯金纳
14、原理的迁移属于 ( )
A、水平迁移 B、特殊迁移 C、具体迁移 D、一般迁移
15、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是 ( )
A、程序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心智技能 D、认知策略
16、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 )
A、发展心理官能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经验的概括化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17、学习程度多少,记忆效果最佳 ( )
A、50% B、100% C、150% D、200%
18、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 )
A、简缩性 B、展开性 C、观念性 D、内隐性
19、由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 ( )
A、及时复习 B、集中复习 C、分散复习 D、复习方式多样化
20、由先前的活动而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称之为 ( )
A、正迁移 B、元认知 C、认知策略 D、定势二、选择题(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2、早期迁移理论包括 ( )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认知结构说 D、关系转换说
3、操作技能的三个特点是 ( )
A、客观性 B、简缩性 C、外显性 D、展开性
4、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分为 ( )
A、感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 D、理性知识
5、知识直观的方式有 ( )
A、语言直观 B、言语直观 C、实物直观 D、模象直观
6、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外化
7、元认知策略包括 ( )
A、组织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8、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负迁移
9、认知结构的哪些特性影响到学习迁移 ( )
A、清晰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包容性
10、知识的概括包括 ( )
A、感性概括 B、变式概括 C、理性概括 D、对比概括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顺向迁移即正迁移。 ( )
2、操作模仿阶段,动作控制主要依赖于视觉。 ( )
3、弹钢琴的技能属于动作技能。 ( )
4、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 )
5、“角”概念掌握后对“直角”概念学习的影响,称之为水平迁移。 ( )
6、将遗忘的原因归因于未强化,这种学说称之为动机说。 ( )
7、一般而言,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学习。 ( )
8、调节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 )
9、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 )
10、“语义联想”属于复述策略。 ( )四、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实物直观优于言语直观。
2、学习迁移是指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后继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五、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
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六、论述题(任选1题作答,共15分)
1、试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奥鹏作业答案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