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题 政府经济学第2阶段练参考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政府经济学》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基本上是 。 ( )
A、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B、由财政政策进行调节
C、由税收政策进行调节 D、由国家预算进行调节
2. 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提取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的一种的再分配形式。 ( )
A、财政支助 B、财政援助
C、转移支付 D、财政补贴
3. 当总需求过旺、宏观经济过热时,在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上,应采取 。 (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宽松性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难以抉择
4.在我国,四大目标中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在 。 ( )
A、稳定货币和充分就业 B、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
C、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5. 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中,被选取指标与货币政策工具之间有密切联系,便于央行通过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是 。 ( )
A、可控性 B、适应性
C、相关性 D、可测性
6.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 对产出发生作用。 ( )
A、利率 B、基础货币
C、货币供应量 D、超额准备金
7.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行控制信用货币最常用的手段是 。 ( )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8. 在准公共产品中,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做到排他的是 。( )
A、纯公共产品 B、共同资源
C、俱乐部产品 D、私人产品
9. 公共产品并非不能由私人供给,其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 。 ( )
A、市场失灵 B、政府失败
C、放松管制 D、政府管制
10.在公共选择的三个阶段中,决定公共产品的决定规则的是 。 ( )
A、立宪阶段 B、立法阶段
C、行政和司法阶段 D、公众投票阶段
11.在多数通过规则中,最为基本和常用的是 。 ( )
A、3/4多数通过规则 B、2/3多数通过规则
C、半数规则 D、相对多数规则
1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决定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的公共支出具有 。 ( )
A、软性特征 B、刚性特征
C、柔性特征 D、强性特征
13.政府支出是否能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归根结底取决于 。 ( )
A、财政支出的规模 B、财政支出的过程
C、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程度 D、财政收支的相对数量关系
14.所谓的 ,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占用和耗费社会资源,以便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15.按照公共劳务收费法的基本原则,若是有关整体利益、大众尚未有觉悟的服务,在定价上应采取 的方法。 ( )
A、免费 B、低价
C、平价 D、高价二、多项选择题(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中,最主要的两个是 。 (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价格政策 D、产业政策
E、收入分配政策
2.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 。 ( )
A、国家预算 B、税收
C、国债 D、财政补贴
E、转移支付
3.财政政策按调节方式分类,可分为 。 ( )
A、松性财政政策 B、紧性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自动调节政策
E、相机抉择政策
4.就货币政策概念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 ( )
A、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状况 B、调节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C、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 D、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体是国务院
E、货币政策及其实施带有明显的理论倾向性
5.下述有关公共选择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 ( )
A、公共选择理论揭示的是公共产品供给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B、公共选择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C、政治决策的参与者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D、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交换比作市场交换
E、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按市场过程的特点改革和塑造政治过程
6.一般而言,在公共选择中,主要的投票规则有 两大类。 (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通过规则
C、集中决策 D、相对多数规则
E、简单多数规则
7.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基础性决定因素有 。 ( )
A、宏观层面的因素 B、微观层面的因素
C、公共支出的需求 D、公共财政供给能力
E、公众和政府的预期
8.从动态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和 。 ( )
A、补偿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9. 衡量公共支出效益的方法主要有 。 ( )
A、投入产出分析法 B、成本-效益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定价法
E、最低支出法
10.在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中,除了要分析直接的和有形的成本收益外,还要分析 。 ( )
A、名义货币成本效益 B、间接成本效益
C、无形成本效益 D、外部成本效益
E、中间和最终成本效益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公共产品
4.公共选择
5.公共支出规模的相对量指标四、判断题(判断对错,并作简要分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财政的职能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大小。
2.宏观经济层面若是总需求不足的话,在财政政策的选择上一般应采用松性的财政政策,其手段主要是增加税收和财政支出。
3.当宏观经济过热时,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并在国债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4.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一样,都要遵从自愿交换的原则。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要分析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条件。
2.简述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的一般影响。六、论述题(13分)
我们应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转载注明奥鹏作业答案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