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题 幼儿园课程论第2阶段练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较多地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C.行为目标D.结果目标
2.( )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3.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4.目的在于评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达到何种程度,检查教育活动指导方法是否得当,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
5.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组织D.课程评价
6.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的是( )
A.外部评价 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 D.内部评价
7.强调幼儿、教师与教育情境交互作用的是( )
A.近期目标 B.生成性目标C.行为目标D.表现性目标
8.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织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比较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科学地判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是( )
A.幼儿园课程评价 B.幼儿园课程内容C.幼儿园课程组织D.幼儿园课程目标
9.“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
A.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10.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A.纵向顺序 B.直线性顺序 C. 逻辑顺序 D.心理顺序
11.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
A.过程模式 B.互动调适模式C.目标模式 D.生成模式
12.目标模式采用( )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
A.行为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
13.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目标,更容易强调那种行为。( )
A.隐性的B.心理素质 C.理解能力D.可观察的
14.以( )为取向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个演进过程,课程目标反映的应是此过程的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此过程的某些阶段的或外部东西的性质。
A.表现性目标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D.理解目标
15.( )曾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A.泰勒B.斯坦豪斯C.施瓦布 D.艾斯纳
16.( )有利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有较高效能。
A.直线式B.螺旋式C.统和式D.分离式
17.哪一项不属于课程评价的功能( )
A.诊断功能B.鉴定功能 C.甄别功能D.管理功能
18.( )是对课程的评价做出判断的过程。
A.课程实施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D.课程组织
19.关于课程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
A.课程评价可有可无 B.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
C.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同样的课程做出不同的评价 D.课程评价一会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指标
20.( )是以数字和度量来描述和说明教育现象、课程实践进而从数量的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成效的方法。
A.质性评价 B.课堂观察C.量化评价D.档案袋评价 二、多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具有( )
A.客观性B.精确性C.具体性D.可操作性E.不确定性
2.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E.过程模式建立在与目标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原理的基础之上。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
A.量化评价B.质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观察记录 E.叙事故事
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包括( )
A.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B.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C.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D.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E.提升顺序和基础顺序
5.以课程哲学观为基础对课程的组织方式进行分类,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 )
A.学科中心课程B.儿童中心课程C.教师中心课程 D.能力中心课程E.社会中心课程
6.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分为哪三个方面?( )
A.对学生的评价B.对教师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
D.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E.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7.对行为目标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育学者包括( )
A.博比特B.泰勒C.布鲁姆D.布鲁纳E.斯坦豪斯
8.泰勒认为,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有哪些?(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经验?D.如何将教育目标具体化?
E.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有哪些?( )
A.课程设计者 B.教师 C.学校行政人员D.学生 E.家长
1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
A.科学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全民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E.可操作性原则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 )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 )。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 )。
4.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即( )和( )。
5.就课程组织的问题,泰勒曾经提出过三个基本准则,它们是( )、( )、( )。
6.以课程哲学观为基础对课程的组织方式进行分类,分为( )、( )、( )。
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
8.艾斯纳认为,在编制课程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它们是( )性目标和( )性目标。
9.( )模式倾向于把一些定义好的、狭隘的东西教给学生,强调教的过程而不重视内容,把内容视为工具性的。
10.对于一些非高智能性的认知活动,对于一些文化传递性质的活动,对于一些养成性的习惯等,采用( )目标取向编制课程,往往能收到较为直接、理想的效果。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目标模式 2.生成性目标 3.逻辑顺序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
2.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3.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
1. “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转载注明奥鹏作业答案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