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发表于 2018-5-18 13:10:49

[国开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

第一章 问题讨论 小组讨论
【探讨题目】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发言提纲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举出相应的社会实例加以说明。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应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的精神,选择恰当的社会实例。不一定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有深刻认识亦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吧!

第二章 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1.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同斯大林的理论的同异。
2.联系我国某一民族的实践说明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的发言提纲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进一步说明;
2.说明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时,同学们应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的精神,选择恰当的社会实例。不一定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有深刻认识即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二章民族第二节“民族的基本特征”、第三节“中国的民族识别”;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四章 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讨论重在分清民族关系与非民族关系之间的界限;
2.无论对如何区别民族关系,还是对说明民族关系的特点,都必须联系实际,即举出恰当的社会实例;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四章民族关系第一节“民族关系概念”;第二节“民族关系特点”;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五章 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1.民族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认识其存在范围?
2.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民族问题有广义、狭义之分,讨论时注意区别;
2.说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时,必须联系实际,即举出恰当的社会实例,不一定面面俱到,能在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即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五章民族问题第一节“民族问题概念”、第三节“民族问题特点及发展规律”;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六章 民族概况介绍
【探讨题目】
学生间互相介绍各少数民族概况。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个少数民族(不能重复),搜集其各方面资料,编制一份不少于800字的概况介绍PPT文稿,要求图文并蓄;(10分)
2.将本组的PPT文件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关于民族的概况,应能大致说明其源流及社会各方面情况;
2.小组工作中,同学之间要有分工,并在其后的介绍中对此予以说明;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我国的民族概况”、第二节“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七章 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本讨论意在强调必须全面理解民族平等政策,因此活动中不能仅注意权利,或仅注意义务;
2.讨论问题时必须有理有据,联系实际举正面、反面的事例均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八章 问题讨论
【讨论题目】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几种类型?这些民族自治地方中存在着哪几种民族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民族关系?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一般地方的国家机关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应当怎样认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针对其中一道题目,编写不低于300字的讨论提纲。(10分)
2.学生在讨论区发表讨论提纲并参加实时讨论。(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学生只须在上面所提供的3个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准备和讨论。
2.讨论报告要有较完整、明确的观点,有社会实例的支撑。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八章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和作用”;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九章 问题讨论
【讨论题目】
我国民族干部队伍现存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我国民族干部队伍现存问题中,既有我国干部队伍共性问题,也有民族干部队伍特有问题,希望同学们对此能有认识;
2.鼓励同学们对我国民族干部队伍现存问题畅所欲言,但一定要言之有据,有社会实际支撑;对解决办法,要求同学们在文字教材所述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期盼多有创见;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九章第三节“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观看央视网“新闻透视”视频:《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如何跨越发展》。
【问题提出】
1.以上案例中反映出哪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对此你有何感想?
2.除了案例所示,你还知道哪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分析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以个人为单位分析视频案例,针对上述提问自行编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报告;(10分)
2.将自己的分析报告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分析报告及讨论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分析导引】
1.案例所述除了答案和中央政府制定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外,还有甘肃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同学们应注意对此进行区别分析;
2.解放以来,全国各民族地区经济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政府有许多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同学们应注意联系各地实际,交流各地经验;
3.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应主要着眼于案例中显现的政策、措施是否确有体会,是否能够据此了解更多的事实,特别是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十章第二节“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第三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阅读文字材料
洛阳师院大学生自发组织同学 远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摘编)

一行人到达贵阳,又坐了一天汽车,然后又走了一天山路后,终于到达了新寨小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贵州山区的教学条件之差,还是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意料。
贵州省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黄泥乡石崖村位于群山之中,那里岩石裸露,土地贫瘠。新寨小学是该村村民金正勇受乡亲们所托,利用自家住房改建而成的一所民办学校,也是当地方圆数十公里唯一的一所小学。由于没有被纳入当地的公办教育序列,新寨小学无法享受政府拨款,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一切开支全部来源于学生交的学杂费。
不过,在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的石崖村里,70多个孩子中能交得起学费的连一半都不到,老师们辛苦工作一年,往往还要倒贴钱。
教室是用木头、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的,里面没有灯,非常昏暗,即使在白天,老师也只有背对着窗户才能看清课本上的字。
屋顶有多处漏雨,桌椅用木板代替,地面则是最原始的土地。即使是这样的教室,一般也是几个年级合用一个。
4位老师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只读过高一,其他的都是小学毕业后,直接过来教小学二三年级。
由于师资力量太薄弱,学生们虽然好学,但大多成绩偏低,有些孩子已经到了三年级,却连拼音还没有掌握,也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
更让人吃惊的是,由于信息过于闭塞,很多孩子居然连北京是什么都不知道。
(摘编自《东方今报》,2008-5-6,作者:杨非、张晓理、王书品)
2.再看几张照片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



孩子们跋山涉水去上学

【问题提出】
1.以上案例所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并不少见,从中你能够发现存在着什么问题?
2.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对策、建议?
【分析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针对上述两个提问,编写一份简要的分析报告;(10分)
2.将自己的分析报告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每人的报告及讨论情况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分析导引】
1.对存在问题可以从外部环境、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相应地也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分析及建议要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但问题要有根据,不能空泛;
3.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应主要着眼于所发现的问题是否确切,建议是否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节“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十二章 民族文字介绍
【讨论题目】
收集少数民族文字并予以说明。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搜集三种以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各组尽量避免重复,并撰写相应的关于这些文字的说明,每篇说明不少于200字;(10分)
2.将本组的成果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有一直沿用者,有改革改进者,有新创制者,同学们在整理所搜集文字及编写有关说明时,要注意这一点,并交代清楚;
2.我国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毕竟有限,因此倘若教学点学生人数较多,各组搜集的文字之间难免有重复,但要尽可能减少这种现象;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所搜集文字及其说明是否准确。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十三章 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
请观看一个关于“中国民族风俗”的文档。
【问题提出】
1.民族风俗习惯按其反映的内容看,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如何?你认为以上案例所述属于哪种类型?有何功能与作用?
2.如果某些民族风俗习惯需要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分析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针对上述两个提问,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10分)
2.将自己的分析报告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分析导引】
1.在分析我国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时,同学们应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的精神,选择恰当的社会实例予以说明。不要求所有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分析到,在某些民族的某些方面有深刻认识亦可;
2.民族风俗习惯应如何改革,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已充分说明,同学们在分析中重点是对现行政策的理解,能够联系某些实例正确认识有关政策精神;
3.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应主要着眼于对民族风俗习惯的类型分析是否准确,对有关政策规定是否真正理解。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第三节“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第十四章 问题讨论
【讨论题目】
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
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
1.探讨这一问题时,必须明确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的精神,特别要注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包括着不可偏废的两方面内容,宗教信仰不涉及政治问题,宗教与邪教、封建迷信的区别等内容,为此,同学们要联系实际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有关内容;
2.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一定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有深刻认识即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对政策的理解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使用与参考的相关资源:
(1)文字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宗教及其社会影响”、第二节“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三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
(3)本网络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
(4)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开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