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型线图设绘通则
肋骨型线图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肋骨型线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肋骨型线图”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476.1-84金属船体制图 一般规定;
b) GB4954-85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型线图;
b) 中横剖面图;
c) 基本结构图;
d) 外板展开图;
e) 首、尾柱图;
f) 轴系布置图。
3 基本要求
“肋骨型线图” 是表示船体肋骨剖面形状,外板板缝排列以及甲板、平台和纵向构件布置的图样。肋骨型线应光顺、匀称。外板板缝线及纵向构件布置应合理光顺。图中构件应与中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外板展开图相一致。本图应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为船体结构放样的依据。
4 内容要点
肋骨型线图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图,根据型线图自动生成肋骨型线。一般绘制双号肋位的各肋骨剖面型线、外板的板缝线、分段线、舷墙顶线、甲板边线、平台边线、内底边线以及纵向构件(包括舭龙骨位置)和轴系位置。如船底桁材、船底纵骨、舷侧纵桁、肋板边线等与外板的交线。对首尾线型变化较大处,可根据需要绘出每档肋位型线。
5 图面要求
5.1 比例:肋骨型线图的比例根据船舶大小决定。对于船长小于60m的船舶,一般用1:25。对于船长大于或等于60m的船舶,一般用1:50。为了绘图方便,可取型线图比例的二倍或四倍。
5.2 格式:
5.2.1 肋骨型线图应绘出基线、船体中心线,并根据型线图中水线和纵剖线间距绘格子线。
5.2.2由于船体型线的对称性,肋骨型线只需绘出一半。以中心线为界,左侧绘制从船尾至船中的双号肋位剖面型线,右侧绘制从船中至船首的双号肋位剖面型线。
5.2.3 肋骨型线图的右上方应写明船舶主尺度和要素。其内容包括总长、垂线间长、型宽、型深、设计吃水、肋距、梁拱等。
5.3 尺寸标注:肋骨型线图应标注肋位号、水线和纵剖线名称、各线段所代表构件名称。纵向构件可采用文字和引出线表示这些构件的起迄位置。
5.4 线条:肋骨型线图中所用的线条及意义应符合GB4476.1-84的规定。为清晰起见,对外板的接缝线除了以细实线表示外,尚应加涂红铅笔线(在底图背面加涂),使之醒目。
5.5 符号:肋骨型线图中所用的符号及意义应符合GB4954-85的规定。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绘制的各水线及纵剖线必须比例正确,相互间平行、垂直。肋骨型线应光顺、匀称。
6.2 外板纵向板缝之排列,在船舶平行中体处,尽可能考虑被采用板材的宽度,或适当减去10~20mm。向首尾端沿伸之板缝,不但应考虑其展开后的宽度不大于被采用的板材宽度,而且还应考虑其施工的方便性。
6.3 肋骨型线图上纵向构件的横向位置(底桁材)、上下位置(舷侧纵骨和舷侧纵桁)及其起迄肋位,必须与基本结构图吻合(设计时相互协调)。
6.4 船体外板大接头接缝、纵向列板接缝及其各列板的横向或垂向的端缝,必须与外板展开图吻合(设计时相互协调)。首柱外板的接缝必须绘出。
6.5 各甲板、平台、内底边板等与船壳交线应与相应图纸吻合。
6.6 图上所有曲线均应光顺。如有不光顺者,应找出原因进行修改,使其光顺。
7 校审要点
7.1检查肋骨型线图的格子线(水线及纵剖线)的间隔是否正确,各曲线是否光顺,线条粗细是否分明,所注尺寸及名称是否正确,整幅图面是否匀称。
7.2抽查首、尾1~2个肋位的剖面。核对其是否与型线图一致。
7.3检查大接头位置是否合理,纵向板缝数量及位置是否适当。应与外板展开图核对板缝是否一致。
7.4 检查纵向构件的分布及其起迄位置是否合理。应与基本结构图核对构件是否一致。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采用下表形式
等级
评定内容 Ⅰ Ⅱ
肋骨型线与型线图一致性,线条光顺。 好,光顺 较好,光顺
构件线条设绘正确,无遗漏,与基本结构图布置一致。 无遗漏 基本无遗漏
板列接缝布置合理,与外板展开图一致。 合理 较合理
图面质量(图面布置匀称,线条清晰,表达清楚,无错别字,符合制图标准) 好 较好
一般差错和图面缺陷 极少 很少
注1: Ⅰ、Ⅱ级即为优良品、合格品,达不到合格为不合格品。
Ⅰ、Ⅱ级品无原则差错。
9 参考资料见附录A
附录A
《肋骨型线图》参考资料
A1 有关规范
a)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b) 钢质内河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c) 需入国外船级的相应船级社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