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18春毛泽东思想概论 ( 第1次 )作业
第1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在全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四大
2.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最主要的是依靠( )。
A. 发挥共产党员的骨干作用,敢于并善于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
B.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
C. 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D.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明性
3.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主要根据是( )
A. 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
B. 人民军队主要是农民,战争主要在农村开展
C. 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D. 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是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的战争,它的主体是 ( )
A. 工人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C. 职业军人
D. 农民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民主主义
B. 邓小平理论
C. 马克思主义
D. 列宁主义
7.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是( )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服务
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服务
D.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
8.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强调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革命民众政权
C. 工农民主政权
D. 人民民主共和国
9. 1940年,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1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献是( ).
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
11. 《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应该是( ).
A. 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
B. 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
C. 兼顾三者的利益
D. 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
1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 艰苦奋斗
B. 奋发图强
C. 独立自主
D. 和平共处
13.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
A. 中国革命的指南
B.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C.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4.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
A.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B. 实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D.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15. 提出“新经济政策”是( )
A. 陈云
B. 邓小平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16.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反对本本主义》
C. 《整顿党的作风》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17. 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通过实践的检验
D. 必须客观与主观相一致
18.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 )
A. 新文化运动后
B. 辛亥革命失败后
C. 俄国十月革命后
D. 五四运动后
20.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
A. 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
A.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B.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农民运动的实践
C. 辛亥革命的斗争和实践活动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
E. 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实践活动
F.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E. 人民对社经济文化的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瞿秋白
E. 邓中夏
4. 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与前几个时期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 )
A. 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B. 它不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C. 它以工农联盟作为自己的基础和依靠
D. 它是如此广大,达到了宏大规模
E. 它是如此巩固,具备了巨大能力
5.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E.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包括以下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它们是( )。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E. 开明地主阶级
7.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 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E.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1925年,曾提出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有( )
A. 劳农专政
B. 真正平民的政权
C. 革命民众政权
D. 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权独裁制
E. 人民民主专政
9. “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是( )
A.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更少
B. 非党进步分子只占三分之一
C. 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只占三分之一
D. 民主党派只占三分之一
E. 中间派及顽固分子只占三分之一
10.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有(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调查研究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尊重实践,尊重事实
E.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 在统一战线中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做到( )。
A. 在一定条件可以放弃自己的独立性
B. 在政治上使自己处于和同盟者一致的水平
C. 灵活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
D. 对同盟者做出必要的、有原则有条件的让步,但这种让步以不伤害人民的利益为原则
E. 善于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1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是( )
A. 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B.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D.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E.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13. 中共二大的重大意义是(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最低革命纲领
B. 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的对象问题
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 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E. 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
14. 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再升华、形成了严整而完善的理论形态的毛泽东著作主要有( )
A.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 《论新阶段》
C. 《战争和战略问题》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E. 《发刊词》
15. 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再升华、形成了严整而完善的理论形态的毛泽东著作主要有( )。
A.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 《论新阶段》
C. 《战争和战略问题》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E. 《发刊词》
16. 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必须做到( )。
A. 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
B. 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C. 坚决打击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动摇分子
D. 尽可能扩大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E. 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17.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
A. 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
B. 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C.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D. 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E.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中,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 教条主义
B. 投降主义
C. 机会主义
D. 经验主义
E. 盲动主义
19. 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 )
A.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
C.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中国革命发展的产物
E.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 ).
A.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B.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C. 有利于调动各种因素建设祖国 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
1. B 2. B 3. A 4. A 5. D 6. C 7. B 8. C 9. C 10. C 11. C 12. C 13. B 14. D 15.C 16. B 17. B 18. B 19. D 20. D
二、多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DE 2. BC 3. ACDE 4. ADE 5. BE 6. ABCD 7. ABCDE 8. ABC 9. ABC 10. ACE 11. CDE12. CDE 13. ABCD 14. ABCDE 15. ABCDE 16. ADE 17. ABCDE 18. AD 19. ABC 20. ACD
附件为wrod版本可编辑答案,内容和帖子内容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