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817]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论18春在线作业题目
08171、以下不属于教学研究的特点是()。
研究对象复杂
研究范围广泛
研究方法综合
研究成果评判客观
参考答案:研究成果评判客观;
2、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
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实践验证
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实践验证
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实践验证
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实践验证
参考答案: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实践验证;
3、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是()。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析——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析——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学习效果评价
参考答案: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析——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学习效果评价;
4、不属于教学过程条件变量的是()。
E.内容特点
F.教学目标
学生特点
吸引力
5、不属于教学过程的主要变量的是()。
A.条件
B.方法
C.内容
www.ap5u.com微信 761296021
D.结果
6、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存问题()
师资缺乏
教法落后
资金不足
观念跟不上
发展不平衡
7、“三论”研究法是指
信息论
控制论
系统论
8、课题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需要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9、可以纳入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的有()。
电子作品
学生的个人博客
在线讨论记录
学生搜集的资源
10、教学过程的方法变量包括()。
组织策略
授递策略
评价策略
管理策略
11、远程学习中学习契约的特征()。
目标差异性
内容个性化
行为标准性
制订协商性
任务契约性
12、教学研究的类型有()。
基础理论研究
实验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
1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有()。
现代性
实践性
工具性
应用性
文化性
1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
发展性
理论性
实验性
灵活性
批判性
15、《计算机教育方法论》课程的特点有()。
综合性
实践性
创新性
独立性
发展性
16、学习契约,从学习主体上可以分为()。
教师主导学习契约
自我学习契约
同伴学习契约
家长主导学习契约
小组学习契约
17、虽然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所以教学系统设计的实际工作一定要按照流程所表现的线性程序开展。
A.√
B.×
18、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A.√
B.×
19、信息技术的教材,主要研究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内容模块等。
A.√
B.×
20、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学习指导、测试题,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辅助工作出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A.√
B.×
21、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A.√
B.×
22、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练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
A.√
B.×
23、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跨国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
A.√
B.×
24、控制论是关于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A.√
B.×
25、教学设计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A.√
B.×
26、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A.√
B.×
27、逐步发展阶段,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以往教师为中心发展为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标志性口号是“计算机辅助教育”。
A.√
B.×
28、教练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提出任务和注意事项;动手实践,教练指导;归纳交流,总结提高。
A.√
B.×
29、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A.√
B.×
30、信息技术教育方法论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有很强的综合性、普遍性和适应性。
A.√
B.×
31、《计算机教育方法论》具有绝对独立性的特点。
A.√
B.×
32、《计算机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科学。
A.√
B.×
33、文献研究法的关键在于资料的收集,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A.√
B.×
34、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A.√
B.×
35、教学设计依赖系统方法,可以保证过程设计的完整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但设计对象的科学性是系统方法无法解决的。
A.√
B.×
36、教学实验的实验结果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分析实验结果时要辨析出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以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A.√
B.×
37、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由教育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结合起来,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现场研究方法。
A.√
B.×
38、个案研究法其研究对象就是选定的一个典型个人或一个突出的事件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团体或机构。
A.√
B.×
39、观察研究法是在非自然状态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A.√
B.×
40、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新型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研究不适合于用历史研究法。
A.√
B.×
4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写的个人Blog,可以作为电子档案袋的一部分内容纳入学习效果评价。
A.√
B.×
42、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生对照检查。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通常称为量规。
A.√
B.×
43、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
A.√
B.×
44、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线性设计。
A.√
B.×
45、教学过程是先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最后产生和检查教学效果,这个实施过程即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
A.√
B.×
46、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口号是“网络就是计算机”。
A.√
B.×
47、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启动阶段的标志性口号是“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A.√
B.×
48、计算机教育方法论主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这一特定研究对象。
A.√
B.×
49、文献研究法不适合于《计算机教育方法论》的研究。
A.√
B.×
50、学习契约,是一种由教师设计的,要求学习者学习某一主题内容的书面要求和协议。
A.√
B.×
51、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相互作用阶段,其本质是在相互作用阶段产生的新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实验、练习等实践活动形成新的计算机认知结构的过程。
A.√
B.×
52、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发生作用,并以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形式,进入相互作用阶段。
A.√
B.×
53、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A.√
B.×
54、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A.√
B.×
55、教学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成分(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A.√
B.×
56、一个教学系统,只要有教和学两个要素,教与学两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教学活动,这个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
A.√
B.×
57、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技能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
A.√
B.×
58、请解释什么是“ABCD”法。
59、自选初中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某一内容,设计完成一份信息化教案。
60、解释“教学设计”的含义。
转载注明 无忧答案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