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8春[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在线作业题目
90851、区域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辅导联系q761296021
A.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
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参考答案:A.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根据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可将区域分为哪些种类?()
经济社会区
自然区
结节区
均质区
参考答案:结节区;均质区;
3、旅游市场预测是旅游业规划的主要依据。旅游市场预测包括:() 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B.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构成预测
市场容量及分布构成预测
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预测
旅游市场竞争性情况预测
参考答案:B.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构成预测;市场容量及分布构成预测;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预测;旅游市场竞争性情况预测;
4、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
与区内其它主要产业关联度高
有较高的区位熵,一般区位熵值在2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在该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5、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6、关于区域规划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
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
7、确定区域运输结构主体应考虑哪几个方面?()
j.幅员大小、地貌特征和河海通航条件
未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发展对运输方式的要求
未来货流种类、流量大小和运输距离对运输方式的需求
现有各交通运输线路承担的运量、线路能力、利用状况及未来改扩建的可能性
8、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资源密集化
技术集约化
重工业化过程
深加工化过程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资源状况
社会消费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
科技水平
10、创新活动的要素有以下哪些
机会
环境
支持系统
创新者
11、如何评判与确定区域优势?()
F.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得到确定
G.地区优势的区际比较是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关键
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
确定区域优势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各部门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一对比,然后加以综合评价
12、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C.人口不断增加,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剧,质量损失严重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自然灾害和人为不当的活动使大量土地损失
13、怎样理解区域规划工作战略性的特点?()
规划时间跨度长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影响
规划指标是具有较大的弹性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14、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须具备哪些条件?()
农产品人均产量多、商品率高、商品量大
生产条件好、交通方便、土地集中连片、生产规模较大
生产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尤其是土地潜在生产能力大
技术装备条件好、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劳动生产率较高
15、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通常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考虑?()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缺乏的地带
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带
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
16、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
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的分布影响第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17、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产业结构的结构效益怎样
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区域内各产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18、交通运输规划内容应包括:()
D.交通工程项目施工设计
E.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
H.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
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
19、区域科技条件评价内容主要包含:()
科技人力资源
高技术产业
科技活动产出
研究与发展经费
20、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一般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A.√
B.×
21、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
A.√
B.×
22、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A.√
B.×
23、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主要是由土地生产潜力和人的营养水平两个方面决定的。()
A.√
B.×
24、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不同的用途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是一样的。()
A.√
B.×
25、电子计算机工业属于计算密集型产业。()
A.√
B.×
26、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础是绝对利益原则,又称绝对成本说。()
A.√
B.×
27、区域发展战略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依据,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A.√
B.×
28、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再向资金密集型转化的过程,这就是工业结构中的技术集约化趋势。()
A.√
B.×
29、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遵循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原则。()
A.√
B.×
30、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又称比较成本说。()
A.√
B.×
31、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采掘业属于第一产业。()
A.√
B.×
32、根据要素集约程度产业分类,冶金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
A.√
B.×
33、一些工矿城镇会由于资源枯竭而衰退,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应考虑其复苏或善后的措施。()
A.√
B.×
34、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消费周期长、经济效益一般不高,但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A.√
B.×
35、GNP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区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A.√
B.×
36、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从而使比较成本学说完整化。()
A.√
B.×
37、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A.√
B.×
38、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A.√
B.×
39、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0、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四大系统包含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
41、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四个方面。
42、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力政策、资金政策、 、 。
43、根据要素集约程度,可将产业分为 、 、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四类。
44、区域经济特色由区域差异与优势、产业布局指向、 、 等因素决定。
45、按照区划的性质和地域属性不同,通常把区域分成 、 、行政区和社会区四类。
46、创新活动具有机会、环境、、四个要素。
47、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等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
48、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应主要考虑 、 、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
49、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 、 、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50、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三个方面。
51、投资软环境改善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环境的改善、。
52、人口素质包括 、 和人口的思想素质三个方面。
5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 、 、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景观生态学法。
54、区域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 、 和农村用水。
55、影响高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有、、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
56、土地的经济特性主要有 、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和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7、区域战略研究具有 、 、综合性、层次性四个特征。
58、根据要素集约程度,可将产业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 四类。
59、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 两种。
60、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 、 的特性。
61、区域规划工作有 、 和区域性三个特点。
62、试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原有基础等)。
6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64、阐述点-轴开发模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5、区域规划的意义。
66、土地供给应遵循的原则。
67、工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68、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9、阐述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及其优缺点。
70、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
转载 注明 无忧答案网,辅导联系qq761296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