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7 0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同时电子商务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它促进了就业,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在“互联网 +”背景下,农村地区建设电子商务模式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需要注重研究和分析模式的构建措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概念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典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措施,以期为探索一条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及建设美丽农村的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构建措施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互联网+”与农村电子商务        1
(一)“互联网+”的概念        1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        1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        2
三、三种典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2
(一)清河模式        2
(二)沙集模式        2
(三)通榆模式        2
(四)遂昌模式        3
四、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措施        3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3
(二)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        3
(三)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规范性        4
(四)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        4
五、结语        4
参考文献        5
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前经济进人新常态背景下农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收人的重要的推动力[1]。国务院于2015年底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力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支持电商、物流、金融、商贸等多领域行业融入农村电商中去,将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建设时期的重要目标[2]。随着国家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互联网电商企业兴起“下乡”浪潮,纷纷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并试图打通农村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农村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渠道的限制,正好弥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销售难等不足,让生产者直接面对大市场,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范围,提高交易效率。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吸引着电商进入这个全新的市场。Owens曾指出,企业要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商务模式[3]。如何构建符合本地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各县(市、区)政府谋划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鉴于此,本文对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在阐述“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几种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提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措施。
二、“互联网+”与农村电子商务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其实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它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及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在传统行业中嵌入互联网,使他们在发展中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4]。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互联网+”的重要载体,可以在传统产业经济中应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互联网优化、集成社会资源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最终提升经济生产力,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
农村电子商务一种释义是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商业管理集约化、商业运作市场化,建立一个以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拓展农村经商领域为目的的系统的紧凑有序的商业共同体,农民是共同体中最大受益者,同时商家能够实现新的利润增长[5]。另一种释义是指利用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6]。这种新的电子模式能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满足农村生活和消费的需要。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
农村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也包括初级加工产品)的网络平台交易。广大农民朋友可通过专门的网络信息平台销售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基于虚拟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借助于网络平台完成一系列农产品交易活动。二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及时获取与农产品相关信息,比如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信息、运输方面的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技术更新与升级方面的细信息等,以确保获取到最新信息,为农产品顺利与国际市场对接提供强大信息保障与技术支持。除此之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对农产品进行生产与加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运营,减少产销成本支出,积极防范与合理控制市场风险。三是农村消费网络化。在当地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指导下,积极建设网络设施,并定期组织本地公司和农民参与网络信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对其灵活操作网络平台进行专业指导,在推进农产品进城的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品走入农村的业务活动,不断增加广大农民的实际收入,逐步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三、三种典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一)清河模式
清河模式可以概括为“专业市场十电子商务”[7]。清河县政府从一部分于2006年就开始从事羊绒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制定了通过电子商务提升羊绒产业的销售额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方针。清河创立了新百丰羊绒(电子)交易中心,200多家企业在此进行羊绒交易;建设了专业的羊绒电子商务平台包括O2O模式的“清河羊绒网”和B2C模式的“百绒汇网”,已有200多家商户在平台上开店。清河电子商务从羊绒产业起步,被认定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种典型模式,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得清河羊绒产业获得了新的跨越式发展[8]。
(二)沙集模式
“沙集模式”是指由农民自下而上、自发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变身网商,通过市场需求来反向带动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商业形态,其核心架构为“农户+网络+公司”[9]。沙集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即自发式产生:沙集农民创办的同店销售及加工业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基本是依靠当地农民自组织的力量。自发式的萌芽和成长;裂变式成长:指从2006年沙集镇东风村的第一个农民网商出现,到后来的快速复制和互帮互助。带动整个家居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包容性增长:一方面指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那样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经济机遇,另一方面也指农村的男女老少均可参与其中,没有性别和年龄限制。到2010年,东风村近一半的农户在网上开店,整个沙集镇网店的销售额超过了3亿元[10]。
(三)通榆模式
通榆县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拥有天然弱碱性优质土壤,出产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是有名的“绿豆之乡”、“葵花之乡”。2013年末,在通榆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电商公司“吉林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三千禾”品牌,并在天猫上开设了三千禾旗舰店。电子商务公司与当地的农村合作社签订了采购或包销协议,将通榆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塑造,依托天猫旗舰店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网货销售。通榆县政府还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全力配合电子商务公司开展相关工作。通榆县形成了“生产方+电商公司”的电商模式。通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电子商务公司实现全县农产品的品牌化网络直销。但同时要注意到,要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需要耕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该模式比较适用于产品品牌化程度低的地区。
(四)遂昌模式
遂昌模式可以概括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络分销+传统产业”[11]。作为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的遂昌网店协会是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它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包括供应商、网商、物流服务商、政府等为遂昌提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在政策环境的催化下,遂昌网店协会对当地网商的集群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化,起了关键作用。网店协会的功能包括:组织培训网商;成立麦特龙分销平台用于整合供应商资源和可售货源,网商从平台进货进行网络销售,而产品的包装、仓储和物流配送由平台负责,从而实现网商轻松卖货协助农产品供应商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开发的成功率;规范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如与物流公司进行谈判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作为政府与网商连接的窗口,积极推动政府解决网商面临的问题,如促成仓储、资金等难题纳人政府的扶持政策。麦特龙分销平台解决了农产品供应商受限于电子商务人才和经验而无法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优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使其得以低成本、快捷“触电”,同时解决了网商的货源难题[12]。
四、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自发性。据调查,在资金来源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启动资金92%为家庭存款[13],这表明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是农民自己的积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很小。事实上,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在运营资金方面给予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同时,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普遍素质不高、缺乏网络运营能力的问题,政府应通过建立培训平台、开展各类培训实践项目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知识水平和网络营销技能。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已开始重视对农村电子商务群体的技能培训。例如,2012年12月,广东省团委、经信委等联合实施的“百万农民学电脑”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片区培训、跟踪辅导等方式重点培训了1200多名网络经营带头人,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居民利用电子商务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了当地“农民网商”的业务素质。
(二)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因素,遂昌网店协会的潘东明、缙云北山狼的吕正鸿等电商人才的出现,都积极推动了当地乃至附近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的后备人才,形成“短期、中期、长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格局[14]。建立人才培训评价跟踪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制度,制定周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对人才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和质量跟踪,通过人才质量跟踪进行人才培训的评价体系。构建大学生实习基地, 人才引进计划与优秀大学生返乡计划兼施并重[15]。当地政府与阿里合作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利用阿里的知名度吸引人才, 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有能力的毕业生签约, 共同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美好未来。
(三)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规范性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会涉及到消费者、银行、商户等多个环节,无论是什么地方出现差错,都有可能会发生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加强其规范性,有效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作用。首先,可以制定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则、支付制度等规范标准,如果出现经济纠纷,则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整个交易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可以建立相关的权威机构和法律体系,这有利于加强网络购物安全,促进其平稳有效的发展。最后,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监管体系,提供保障措施。
(四)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
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促使农民自发在淘宝、拍拍等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相应的信息,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种市场交易平台(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上开店,进行销售、交易等,基本上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要,拓展农产品的营销范围。另外,可以自动生成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需遵守支付安全体系并有安全支付绑定。重要的是,网络市场化平台产生了空前的人气凝聚,交易双方、服务等都归纳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中[16],简化了农产品营销流程,农民可以根据人气指数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促进交易额的上升,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且能够有效的帮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五、结语
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目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在农村地区建设电子商务模式是必然趋势。虽然在一些软硬件设施条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但是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在逐渐加快。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措施的探究,我们可以借鉴几种模式,在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寻找并引进适合当地发展,并能够带动当地就业的产业,将城镇化、产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董坤祥, 侯文华, 丁慧平,等. 创新导向的农村电商集群发展研究?——基于遂昌模式和沙集模式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10):60-69.
[2]佚名. 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J]. 新农村, 2016(1):3-4.
[3]Owens J D. Electronic Business: A Business Model Can Make the Difference[J]. Management Services, 2006, 3(1):24-28.
[4]Wang M.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 in the “Internet+” Era[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6, 04(3):130-136.
[5]涂同明, 涂俊一, 杜凤珍. 农村电子商务[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6]徐代春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D]. 浙江海洋大学, 2016.
[7]邱碧珍.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世界农业, 2017(6):76-81.
[8]罗明,杨佳男,张钱,刘永杰,刘荣慧.中国县域电商三大发展模型趋势简析[J].经贸实践,2016(02):221-221.
[9]叶秀敏. 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沙集模式”十年发展经验总结[J]. 互联网天地, 2017(2):38-40.
[10]汪向东. “沙集模式”破解“三农”难题[J]. 江苏农村经济, 2011(2):15-15.
[11]陈燕萍.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成功案例——遂昌模式[J]. 商业, 2016(7):00042-00042.
[12]巫如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征、形势与突破——以遂昌县为例[J].江西农业,2018(02):73-73.
[13]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阿里研究中心.涉农电子商务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阿里研究中心,2012.
[14]赖玲玲, 何晓峰.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人才培养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38(12):173-175.
[15]肖丽辉.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分析[J]. 速读旬刊, 2017(9): 61-61.
[16]牛涤尘, 徐飙. 电子商务平台网络支付安全体系模型构建[J]. 数字通信世界, 2016(4):123+1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