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意译词的归属与分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8 1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汉语意译词的归属与分类
  
近年来,外来词汇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现代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其中意译词和音译词是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现代汉语界学者对意译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意译词的归属和分类问题一直是意译词研究的重点和各学者讨论的焦点,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达成一致。在意译词的分类上,学界中主要给出两种分类的方法分别是从词源上分和从翻译方式上分。在研究现代汉语意译词的归属与分类时,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及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就当前现代汉语中意译词的归属和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笔者将意译词归属于外来词,并肯定了意译词的出现对现代汉语发展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译词分类时,笔者分别从词源和翻译角度出发,创新的将意译词分为六大类,即经济类、生活类、文化类、教育类、科学类、政治类,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阐释,使得对意译词的研究更加的细致与全面。
关键词:意译词 归属 分类 领域

                                                        


目  录
摘  要........................................................... 2
1.引言........................................................... 1
2.意译词的归属与分类的研究现状................................... 2
2.1意译词归属的研究现状...................................... 2
2.1.1意译词不属于外来词.................................. 2
2.1.2意译词属于外来词.................................... 3
2.1.3区别对待意译词...................................... 3
2.2意译词分类的研究现状...................................... 4
3.意译词的归属研究............................................... 6
3.1从汉语语系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6
3.2从汉语音系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6
3.3从汉语中的同音语素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7
4.意译词的分类研究............................................... 8
4.1意译词的重新分类.......................................... 8
4.1.1经济类.............................................. 8
4.1.2生活类.............................................. 9
4.1.3文化类.............................................. 9
4.1.4教育类.............................................. 9
4.1.5科学类.............................................. 9
4.1.6政治类.............................................. 9
4.2意译词的优势.............................................. 9
5.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和企业纷纷抢占中国市场,走在街上时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外来词汇及意译词,这些词汇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众所周知,词汇、语法、语音是构成现代汉语的三大要素,多年来众多现代汉语学者对词汇、语法、语音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作为开放性的系统——词汇系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吸收新的词汇,因此出现了意译词、网络词语、火星文等。
近年来,随着意译词的广泛应用,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然而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学界对意译词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主要原因是各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如葛本仪(2001)、吴世雄(1995)等学者直接将意译词认定为外来词汇;而史有为(2000)提出外来词是外来文化因素和固有文化因素的结合体,虽然词义是引用外国的,但是构词结构及相关材料是具有汉语特点的,因此外来词具有语言的二重性;而肖月(2007)将意译词按照词源和翻译方式分为英源意译词、法源意译词等和独立意译方式和仿译方式。
除了归属,多年来对意译词的分类研究也存在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学者对意译词的分类主要为按照词源和翻译方式两种,但多年的研究证明这两种分类方式均存在弊端。一方面,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年代,意译词的词源很难查清楚,另一方面汉语存在一词多义或同义词等特点,意译词在翻译时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些弊端对意译词的分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笔者以大量文献资料为参考,在前人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意译词重新划分为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教育、政治六大类,并对意译词的归属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意译词的归属与分类的研究现状
在研究意译词的归属和分类之前最先需要明白的是什么是意译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中,关于意译词的说法有很多种,首先《辞海》对意译词的解释为“外来词,即汉语吸收其他语言里的词语”;而《语言学百科词典》认为意译词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入’或引进的词。”我国著名现代汉语研究专家黄河清给意译词的定义是“在本族语言的语音、语义、文字等系统的制约下,从外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2.1意译词归属的研究现状
由以上可以看出,当前现代汉语领域对意译词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对其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薄弱,不够深入,关于意译词的归属问题不同的学者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分歧,不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说法:
2.1.1意译词不属于外来词
很多学者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持有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名凯、刘正埮、符淮青等。高名凯、刘正埮(1958)指出如果将非本语言所有的意义的词连音带义搬到本语言里来,这种词才能被称为意译词,如果只将外语的词所表明的意义搬过来,就只是外来的概念所表现的意义,不能称其为意译词1。
王力(2004)认为意译词是从别的语言系统中连词音和词义一起借用过来的词,即利用汉语特定的构词方式和语言特点,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语搬到汉语中来使用,王力认为只有音译的借词才算外来语,但是意译的译词不应该算作是外来语。
符淮青(1985)明确指出意译词不属于外来词。他认为所谓的意译词就是指根据原词的语境和意义,通过与汉语的构词方式与特点相结合创造的新词[1],而外来词是连发音带含义通通照搬,不与汉语特点相结合。与符淮青学术观点相同的还有我国著名现代汉语研究专家黄伯荣、廖序东、周祖谟等,在其编著的著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汉语词汇讲话》等其中,明确指出,外来词是指词汇的音、形、意等都是汉语体系以外的,只有三个条件都同时符合才能称之为“外来词”,而意义词只有词义是属于汉语系统以外,其他的构词方式和读音方式均符合汉语词汇的特点和性质,因此他们认为意译词不属于外来词。
2.1.2意译词属于外来词
除此之外,学术界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意译词属于外来词,主要以葛本仪(2001)、田惠刚(1996)、吴世雄(1995)等为代表。葛本仪(2001)指出,所谓的外来词就是指这个词的产生和诞生受非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如外语语音、外语语义、外语的构词结构和语法构成等,而意译词属于外来词的一部分,因此她认为意译词应该属于外来词范畴内。
而田惠刚(1996)在其著作中指出,汉语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的语言,音译词和意译词是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外来词语与汉语融合的产物,而汉语作为延续千年而没有间断的古老语言,能够得到丰富和发展是离不开音译词和意译词这两种形式的。[2]田惠刚在其论述中直接将意译词定义为外来词的一种形式,是汉语的补充。
吴世雄(1995)强调在对词语的研究中,词义比词音、构词方式等都重要,一个词的核心就是词义,因此无法单独把具有内涵意义的意译词排除在“外来词”之外,这是不合理的。另外张志公(1982)、郭伏良(2001)、宋扬(2006)等人都赞成吴世雄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应该从词义出发定义外来词的范围,而意译词的词义是原本汉语体系中不存在,因此意译词应该属于外来词,并且意译词的出现能够促进汉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1.3区别对待意译词
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是“非黑即白”,有一批学者主要更加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对意译词归属问题的讨论中,除了上述两种方向以外,以张永言(1982)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应该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应该区别对待。张永言主张将意译词分为仿译词和意译词两种,其中仿译词保留了外语词的形态结构和内部形式,需要用汉语及自己习惯性的语言逐字翻译,这种应该归于外来词范畴;而意译词则是以自己的构词材料和方法创造的新词,以此来表达外来词的概念,由于其内涵还是汉语,因此不能算作外来词。张永言的这一主张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曹炜在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分析了“蜜月”等词汇,指出其不仅构词机构与原词相似,构词成分也与其对应,具有浓厚的外来色彩,而像“火车”、“面包”等词汇,虽然含义是外来的,但是其构词方式与汉语相符合,应该被视为本土词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意义词的归属仍没有明确的定论,主要原因就是各个专家研究的角度不同,其中认为意译词是外来词的学者通常是从词义层面出发,通过追究词的来源对其定义;而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的专家则是从词的结构层面出发,通过对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的分析,将意译词归属于非外来词一类。
2.2意译词分类的研究现状
意译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但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并且按照本族语言的构词方式所创造的词,有关于意译词的分类一直存在分歧,因此也一直是业内学者们研究的对象。
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当前学者对意译词分类的相关研究较片面,肖月(2007)在其著作中对汉语中存在的意译词做了分类,他认为应以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一种是根据词的来源,将意译词分为英源意译词、法源意译词、日源意译词等;另一种则是根据意译词的翻译方式进行分类,由于翻译方式和含义的不同,他认为意译词可以分为独立意译词和仿意译词两种类型,其中独立意译词是指虽然事物的概念来自外来词汇,但是其构词方式和规则还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律的,如网球、峰会、机器人等词;而仿意译词指的是根据外来词汇原本的词素对其进行汉语的翻译而形成的词语,虽然语音和字形是汉语的,但是其构词成分和结构还是有外来词语的影子,如热狗(hot dog)、蓝牙(blue tooth)等。[3]
而黑龙江大学的刘蔚(2012)[4]则以肖月(2007)对意译词的分类为基础,再结合对意译词的理解,认为意译词应该分成三类,分别为纯意译词、仿译词和部分日源借形词。所谓纯意译词与独立意译词的概念相似,但是刘蔚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音译变为意译的词,另一类则是将外语词的整体语义与汉语言中固有的语素相结合创造出的新新词汇。在研究中,刘蔚还将仿意译词按照内部形式的不同划分为显性仿译词和隐性仿译词,显性仿译词就是根据词素之间的组合直接能看出词汇含义的词,如黑板、足球、铁路等;隐性仿译词与显性仿译词相反,即无法从词素之间的组合直接看出词汇含义,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如猎头、黑马、空巢等。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语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因此现代汉语中英源借形词、俄源借形词等相继产生,其中由于历史上中日两国文化节流频繁,特别是隋唐时期,日本借鉴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两国语言联系密切,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现代汉语中日源借形词已成为较重要的一部分。刘蔚将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借形词分为利用汉字意译西方词汇时组成的新词、汉语日本化后形成的词、日本全新释义后形成新意译的词等三类。


3.意译词的归属研究
无论哪一种词语都是音和义的结合体,音是一个词的外在表现形式,义是词的内在含义、核心与灵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词语。笔者认为对词义的研究才是意译词归属研究的核心,意译词作为外来词汇中国化的代表,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语言系统,其所承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3.1从汉语语系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在全世界范围内,汉语是唯一一个四大文明古国延续至今而没有衰落的语言,汉字是表象文字,汉语归属于汉藏语系,因此汉语与其他的外国语言相比存在特殊行。意译词出现在汉语中最早要追溯到东汉及隋唐时期,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执着”、“空虚”、“平等”、“施主”等词汇就是那时从佛经中引进的意译词;近现代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白话文语体备受推崇,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大量的英语意译词、日本意译词等开始出现在汉语的使用中。
笔者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传统的汉语词汇时习惯各个语素之间都有一定的意义和联系,这样更便于人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这一点不是所有的外来词汇都能具备的,因此外来词汇在汉化的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语系规律常常会出现音译词变意译词的情况,如telephone,它的音译词是“德律风”,作为直接音译的词汇,这三个字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不便于理解,于是人们用“电话”代替“德律风”,通过汉语的结构和要素将音译词转化为更简单明了的词汇,由于“德律风”属于外来词,因此从它演变而来的“电话”应该也属于外来词范畴。
3.2从汉语音系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据笔者调查发现,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语种中属于比较封闭的音系,汉语有一套自有的发音体系,外来词汇如英语、俄语、日语等一些词音在汉语中没有或者是不符合汉语发音规律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外来词汇在汉语中都可以用音译表现,为了更好的表达这些词所代表的意思,只能根据其含义用汉语现有的词素和结构组成新的词汇,以方便理解,由此意译词诞生了。汉语中“电脑”一次就是典型的因无法用音译的形式体现而出现的意译词,首先英语中“computer”由三个音组成,分别是“com”、“pu”、“ter”,其中“pu”、“ter”的发音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素来代替,只能从音译转为意译,按照“computer”的含义在汉语中寻找可以表达其内涵的词素组成新的词汇,由此“电脑”一词诞生了。
“电脑”一词既是外来词也是意译词,因此,笔者认为从汉语音系角度分析,意译词也应该属于外来词范畴。
3.3从汉语中的同音语素来研究意译词的归属
汉语是世界范围内最复杂的一种语言,这是由其多样性和包容性决定的,因此汉语中会存在许多的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组,例如“思”和“丝”、“美好”和“没好”等,由于汉语的博大精深,有的语素同音且同义,有的语素同音不同义,同音语素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内容和形式以外,还会造成一个弊端,即音译词书写不统一,不方便人们记忆甚至出现歧义,比如,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期,“民主科学”的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后,英语“science”这个词被同时音译成“塞恩斯”或者“塞嗯丝”使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只要读音与英语“science”相同即可成为它的音译词,这样的音译方式不便于人们的使用,为书写等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此情况下意译词必然产生并取代音译。
综合前人对意译词归属的研究以及本文从汉语的音系、语系和同音语素这三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意译词作为汉语与外来词融合的产物,其本质上还是属于外来词的,这样更有利于意译词及汉语词汇的发展。

4.意译词的分类研究
4.1意译词的重新分类
我国语言系统中引入外来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及隋唐时期,最初是为了传播佛家思想,大量与佛相关的词语涌入人们的生活中,如今已成为人们稀松平常的词语。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汉语在引入外来词汇的历史上,最早引入的是音译词,这类词简单、直接,被誉为是最有效的借词手段,通常音译词会以方言的形式在小部分地区传播,然后再在各地区传播开来,如巴士(bus)、桑拿(sauna)、曲奇(cookie)等。
清朝晚期,由于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一直落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因此一些开明志士将西方及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文化、语言、思想等纷纷引入我国,因此在从晚清到“五四”运动时期,汉语一直吸收着西方等国家的先进科技、政治、文化的语言。后期,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日渐发达,来中国的传教士和商人越来也多,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特别是经历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大部分人民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许多外来词汇涌入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等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和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一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就是音译词和意译词两种形式,意译词由于其更有实用性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
4.1.1经济类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产业型支柱,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如今一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因此众多经济类意译词出现在汉语系统中,其中“经济”一词就是典型的经济类意译词。经济领域涉及到的意译词众多,因为经济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较慢,因此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情稳定、经济复苏,大量有关于经济的意译词出现,其中可分为商业意译词、金融意译词、经济意译词等三类,比较典型的词汇有“贸易”、“金融”、“证券”等,这些都是属于意译词的范畴。
4.1.2生活类
生活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基本涵盖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类意译词增长速度飞快,有些词在百姓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如“超市”、“公寓”、“汉堡”、“新闻”等,这些词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4.1.3文化类
文化领域的意译词主要涉及到文学、宗教、思想、音乐等领域。宗教方面最早的意译词出现在佛经中,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因此众多佛教用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执着”、“空虚”、“虚度”等词语;后期,随着改革开发,国内外交流日渐频发,西方国家的音乐、文学等纷纷传入我国,形成了文化间大碰撞、大融合的局面。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因此意译词在文化领域得到了快速的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词语。
4.1.4教育类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提高,人人迎来教育平等的局面,我国学者对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教育领域新词不断涌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4.1.5科学类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升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科学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意译词,如机器人、非典等。而且在这个科学正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断地探索求职新的事物,首先从西方开始研究,再引进中国。
4.1.6政治类
这一类的意译词出现在晚清,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受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先后出现了许多的党派和制度以及众多新的词汇。建国以后,由于和苏联的友好关系,以及密切往来,中国还出现了很多苏意译词。
4.2意译词的优势
意译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地位,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意译词数量的不断增加,意译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同样是外来词,但意译词有着音译词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意译词含义明确;其次意译词接受性广和理解性强,意译词将外来词语的含义与汉语的结构和词素相结合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
意译词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新事物和概念,创造了很多原本汉语中不存在词缀或类词缀,促进了现代汉语中附加式新词的产生与发展,如经理人、经纪人、公证人等,这里的“人”通常特指某一个群体,并不单指某一个人;或者代做、黑领、蓝领等,这里的“领”不再指衣服领子,而是某一社会阶层或职业,类似的词缀还有半、超、门、领、族、次、父、盘、市、后、零等,大大的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5.结论
本文作者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及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就当前现代汉语中意译词的归属和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在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的探讨中,笔者经过分析与资料借鉴将意译词归属于外来词,并肯定了意译词的出现对现代汉语发展的积极意义;其次在分析意译词分类时,笔者分别从词源和翻译角度出发,创新的将意译词分为六大类,即经济类、生活类、文化类、教育类、科学类、政治类,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阐释,使得对意译词的研究更加的细致与全面。
笔者作为一名本科学生,所学知识和研究经验有限,因此在分析意译词的归属和分类等问题时更多的是从表面进行分析,难以探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相关的意见表达时难免带有部分主管色彩,未来笔者将丰富学习经验,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更深层次的探索意译词的归属及分类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人对意译词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2015.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5]马原野.浅析意译词的归属问题[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373.
[6]林美玲.试论意译词的归属——以汉译佛经中的意译词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8-20.
[7]田惠刚.汉语“外来词”的范畴及其分类刍议[J].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建设通讯2016,(6).
[8]吴世雄.关于“外来概念词”研究的思考[J].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建设通讯,20155,(8).
[9]刘峥.浅论汉语外来词中意译词的归属[J].文学界(理论版),2016,(10):162-163.
[10]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2015.
[11]肖月.现代汉语西源意译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2]刘蔚.现代汉语意译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13]戚晓杰,姜维枫.关于意译词的类型归属[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27-30.
[14]吴传飞.论汉语外来词分类的层级性[J].语文建设,2015,(04):12-15.
[15]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6]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1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18]孙楷迪.汉语新外来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19]黎昌抱.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5,(05):92-96.
[20]李春琳.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理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73-175.


[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 田惠刚.汉语“外来词”的范畴及其分类刍议[J].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建设通讯19966.

[3] 肖月.现代汉语西源意译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 刘蔚.现代汉语意译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